慧海

首頁 慧海 經典系列-《緣起讚》略釋 《緣起讚》略釋(五)

《緣起讚》略釋(五)

分享

今有何方便,導彼眾生趣,

勝聖善行階,無比尊喜道?

有什麼辦法,能引導這些人進入無上空性之門呢?答案是沒有!本來緣起法門是引導眾生進入空性最殊勝、最善巧的解脫宮殿階梯,也是佛陀極力讚歎、歡喜的勝妙之道,但小乘佛教和大乘唯識宗的一些修行人,卻反而會因為『緣起』這個名詞而執著為有自性。這好比一個人如果生病了,可以用藥去治療;但如果藥也變成毒,這個人就無法救治了。同樣,普通人有執著是可以理解的,還可以通過空性來推翻這些執著,但如果他已經對緣起性空有了執著,把緣起執為實有,那就無可救藥。此處所謂「善行階」,是指進入佛陀境界的臺階,也就是證悟空性的道。「解脫宮殿的階梯」,是指證悟空性。「勝聖」,是指一地到十地之間的菩薩。

小乘佛教認為,世界的本質,是最小的物質——粒子。宏觀世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假相,唯一真實的東西,就是粒子這個最小的單位。如果連最小的粒子都不存在,世界是沒有辦法形成的。粒子必然存在,緣起有因有果。在小乘佛教中,緣起這兩個字就代表著真實。因為有緣起,所以世界是真實的。如果連粒子都不存在,就不會有因有緣,這就是執著有自性了。這個觀點,和經典物理的觀點是一致的。在很早以前,物理學家也認為,原子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物質。小乘佛教雖然沒有用「原子」這個詞,而是用「微塵」代表最小的粒子。

大乘佛教唯識宗認為,所有物質都是假相,甚至包括我們內在的大部分精神,也是虛假的。唯一真實的,就是阿賴耶識。世界的基礎,也是阿賴耶識。如果阿賴耶識都不存在,那世界也不會存在。因為阿賴耶識有因有緣,所以它是整個世界的基礎。整個世界的產生,就是緣於阿賴耶識這個因緣。

其實,除了唯識宗和小乘佛教以外,我們自己不也是這麼認為的嗎?因為有因有緣,所以世界是真實的。因此,我們在學習中觀的時候,不能一直都認為這是中觀和唯識宗在辯論,或者是佛教跟外道在辯論,與我們自己沒有任何關係,實際上我們也在被駁斥的對象當中。我們千萬不要認為,大乘佛教是佛教裡面最殊勝的教派,其他教派都很低劣,從而對其他教派帶有成見。所有的聞思,都不應該是針對外界,而是向內針對自己的。向外是一種哲學,向內就變成了一種修法。

比如,有些大學教授學習佛法,是為了研究佛教。他們研究的內容,就是小乘和大乘如何辯論,佛教和外道如何辯論等等。他們沒有自己的觀點,這些辯論也跟他們自己沒有任何關係。到頭來雖然研究了一輩子佛法,知道很多佛教的理論,但這些理論對他們沒有任何幫助。佛教徒學習佛法,卻不能這樣。聞思中觀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原有的觀點,也放在被駁斥的執著對象中。要知道,有些時候我們的觀點連小乘佛教的境界都沒有達到。以這樣的方式聞思,才會對我們自己有幫助。

在辯論的時候,必須引用大家公認的邏輯推理方式,而不能引用自己宗派的經典。比如,如果我們引用釋迦牟尼佛的話去反駁其他人,不相信釋迦牟尼佛的人根本就不會接受。同樣,若外道引用外道的經典來反對我們,我們也不會接受。除非辯論雙方都承認釋迦牟尼佛的佛法,那時運用佛經來證明對方觀點的錯誤,才是有效的。

比如,一個佛教徒和一個基督徒在一起,雖然他們在很多問題上觀點不同,但當他們都看到很遠的地方冒著煙時,佛教徒就說,那個冒煙的地方一定有火,基督徒也不會否認。因為現實生活的常識,已經讓他們達成了共識。以這種公認的推理方式來辯論,才是明智而科學的。如果是全世界都公認的大前提以及小前提下推出的結論,那誰都不得不承認。即使有點被動,但這種被動也並不是以權利或其他強硬手段來脅迫而達到的。

當然,有兩種人是不能辯論的。一種是,明明知道自己錯了,但因為身份、面子、某種利益,或因為有著非常嚴重的偏見,所以仍然不認錯。跟這種頑固的人辯論,是沒有意義的。還有一部分人非常愚昧,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觀點已經違背了邏輯,這種人暫時也不是辯論的對手。

無論是大乘、小乘還是外道,我們都不能有任何成見或偏見,都要站在邏輯的立場來推理,這樣推理出來的結果,才是公正的。藏傳佛教非常重視辯論,而辯論的前提,就是要站在大家公認的邏輯立場上。在辯論的過程中,如果發現自己的觀點有錯誤,就應馬上承認,唯有這樣才會有進步。

還有,這種辯論對象,也僅僅限於人類。因為我們現在的所有邏輯,都建立在感官的真實性之上。但某一群眾生,比如天人等等,就根本不能接受我們的感官結論。它們的感知,與我們的視覺、聽覺結論,有著很大的差別。和這種眾生,是沒有辦法通過理論或常識來溝通和辯論的。真理是非常模糊的概念,世上沒有一個人會說他的觀點不是真理,但真正的真理,是大家公認的邏輯。即便如此,也只是暫時的、相對的真理;絕對的真理是邏輯推不出來的,只有證悟才能通達。

無論如何,認為緣起是實有的邏輯,其實是自相矛盾的。為什麼自相矛盾呢?

 

自性無作待,緣起有待作,

何能於一事,二無違和順。

首先,自性是無造作,不需要觀待任何事物的。假如有觀待,就不是自性。

我們可以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液體的本質是天然的,與氣體、固體都不一樣,它是實實在在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的,例如水、牛奶等。如果本來不是液體,卻人為地把它變為液體,那就不是它的本性,就是相對和觀待的。再比如,鐵、銅的本質不是液體,但在高溫下,卻可以變成液體。換言之,鐵和銅的液體,要觀待於高溫。如果沒有高溫,就只會是固體,所以說,鐵、銅的本質是固體而並非液體。凡是要觀待而成立的東西,都不是它的本質。

在世俗諦當中,所有物質都有自己的本質。當然從空性的角度來講,所有的物質都沒有本質、都是空性。如果萬事萬物真的有本質,那就不應該依賴任何東西而存在。比如說,如果稻芽有自性、有本質,那就應該先天是稻芽,永遠都是稻芽,而且永遠都不能消失。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證明是有自性、實有的。但稻芽真的是這樣的嗎?不然!稻芽只是在各種因緣聚合的時候,才能產生。在其發展的過程當中,稻芽又會變成其他物質。這充分說明,勝義諦的稻芽,是沒有本質的。

如今的高科技,的確給我們帶來非常多的方便,不但可以利用高科技傳講佛法,還可以用高科技闡述佛教的緣起性空。但佛所說的緣起,與高科技的發現是不能等同的。雖然二者有相似之處,但有些深奧的東西,高科技永遠沒有辦法詮釋它的全部內容。科學的準確度雖然在不斷升級,但在沒有升級之前,它是無法發現升級後的結論的。佛法裡的一些非常深奧的東西,永遠無法、也不需要以科學來解釋。但有一部分,也可以用現代科學來解釋,而且會顯得非常輕鬆,不但講者容易表達,聽者也容易理解。

緣起是有觀待的,任何有因有緣的東西,都必須依賴於條件。比如說,稻芽就是有作的,它必須依賴於因緣。如果稻種、土壤、濕度、溫度、空間、時間都沒有,稻芽也不會產生。稻芽,就是由濕度、空間、時間等因緣造作的,所以它是有待的。

如果一切物質或緣起是真實有自性的,那就應該是無作無待的。但緣起卻是有待有作的,這是我們大家公認的。怎麼可能有自性與緣起可以在一個事物上面無二無違呢?這個觀點絕對是錯誤的。

 

故說緣起法,雖自性本離,

然似彼顯現,此皆如幻事。

雖然緣起法的自性本來就不存在,並不是以前存在,現在在某種情況下變成不存在。但在沒有證悟空性之前,這些現象卻都是存在的。自性本離與顯現,是物質的兩個側面,二者的結合,就叫做緣起性空。但所有的這一切顯現,都是如夢如幻的幻覺、錯覺。

慧能大師講的「菩提本無樹」,就是「自性本離」的意思。大圓滿徹卻中講的「本淨」,也就是本來清淨,並不是原本有一個不清淨的東西,然後通過我們的修行,把它轉化為清淨,而是因為沒有自性,所以本來清淨。

慧能大師雖然還沒有講大圓滿,但已經把空性講得很透徹了。

有些時候,我們也會從表面現象的角度,而使用「轉化為」這個詞。比如,意識轉化為智慧,阿賴耶識轉化為佛的智慧等等,但實際上並不是轉化,而是本身就如此。

如果有一天我們把加行修好了,在對上師、佛法非常有信心的前提下,就有可能會證悟到自性本離。那時我們就會發現,心的本性永遠沒有離開過本性,只是我們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自性本離,是緣起法的第二層意思,也是比較深奧的緣起法。除了緣起以外,沒有別的事物;除了空性以外,沒有別的事物。緣起就是空性,空性就是緣起。《般若十萬頌》這麼龐大的佛經所講的,就是自性本離。如果證悟通達了,所有問題也都解決了,因為所有問題的源頭,都歸結於無明。而『自性本離』這四個字,正好是無明的剋星。

《緣起經》、《稻稈經》當中所講的緣起,絕大多數停留在第一個層面上。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以及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產生的因素,當生存的因素消失的時候,世界也會隨之消失。包括我們內在的精神,都是隨因緣而變化的。在變化的過程中,因不會去想要產生什麼樣的果;果也沒有想過要從什麼樣的因產生,這都是世界的自然規律。

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真的合理,也與佛教不會有衝突,佛教可以用緣起來解釋生物進化論。雖然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一個確切的結論,來證實生物進化論到底是否合理,但目前這種觀點畢竟已經被絕大多數的科學家接受了。

按照進化論的觀點,首先是海洋裡的一些物質慢慢變成海洋生物,然後變成陸地生物,最後變成人。但這只能解釋人的肉體部分的來歷,人的靈魂是怎麼出來的?到現在誰也無法解釋。其實,這都是因為緣起。

二十一世紀,是物欲橫流的時代。現代人的煩惱,是整個人類歷史上最深重的。雖然我們擁有豐富的知識與物質財富,但我們的需求卻沒有減少。

比如,按理說,有了電腦,工作效率可以大大提高,人們可以閒下來了,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有了這些東西以後,大家反而變得更加忙碌。在有了飛機、汽車、高科技的通訊產品等等之後,我們非但不知足,反而需求更加厲害。我們知道的越多、擁有的越多;煩惱、痛苦、邪見也就越多,所以這個時代的人更需要修前行。如果不修出離心、菩提心,而直接去學中觀、禪宗、大圓滿、大手印等等,都是沒有用的,只能播下解脫的種子。

很多佛經都是聞解脫,但很多人聽了並沒有解脫。這是為什麼?就是基礎沒有打好。在《普賢上師言教》以及《前行備忘錄》中,記載了很多反覆修加行的前輩大德,他們的欲望和邪見沒有我們嚴重,都需要反覆修加行,我們就更不要說了。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密勒日巴是佛教界公認的非常了不起的修行人,他在沒有修前行的時候,直接聽了大圓滿,他的上師口氣也蠻大:大圓滿早上修早上成佛,晚上修晚上成佛,特殊的人不修也會成佛。密勒日巴心想,自己以前學咒術的時候非常成功,自己可能就是那種不修也可以成佛的人吧!然而他卻沒有修出任何結果,最後只有放棄大圓滿,去尋找瑪爾巴大師。這個公案充分說明,像密勒日巴這樣了不起的成就者都需要修加行,更何況是我們?!

自性本離的境界若用語言來表達,即是如來藏、般若智慧、空性、大圓滿或大手印,但它的本質,就像秋日高原的藍天,純潔通透,沒有任何時間、空間、物體的概念。修寂止的時候,有時也會達到這樣的境界,但這不是真正的證悟。證悟必須要有已經開悟和有一定修行經驗的上師的訣竅引導,否則最高的境界也只能達到無相禪定,仍然不能解脫。就像很多外道修行人,他們的寂止境界非常高,卻最終不能解脫一樣。

 

說如尊所教,無有少敵者,

能如法求過,善達即由此。

世尊釋迦牟尼佛如實開演的殊勝妙法,沒有任何人能夠戰勝、反駁,所以是所向無敵的。沒有誰可以如理如法地找出佛教的過失和錯誤。如果能夠理解、通達、證悟緣起法,就完全可以徹知四無畏的原因。佛陀所傳的教法,如同獅子吼一樣誰都不懼怕,因為真理在任何人面前,都不需要心虛和膽怯。

此處的「敵」, 不是爭權奪利的敵,而是理論上的敵,特指不同觀點的人。

如果要觀察別人的觀點,就應該如理如法。不講道理,沒有任何邏輯的亂來,就是不如法的辯論。在歷史上,以不如法的方式來尋求佛陀和佛教過失的人很多,但真正如理如法地指出佛教錯誤的人卻從未有過。

何故由說此,於見不見事,

遠離增益執,及損滅過故。

為什麼說通達了緣起理論,就能對我們的感官所能感受到的事物,以及感受不到的隱蔽事物斷除常見和斷見等增益和損滅的執著與過失呢?

「增益」、「常」,也就是捏造的意思,認為本來不存在的世間萬事萬物實有存在,無中生有,就叫做常和增益。「損滅」、「斷」,就是抹殺,也就是把真實存在的東西說成不存在。「執」與「過」,就是偏見。

佛教認為,要客觀地去觀察和解釋世界,既不能把沒有的東西當成有,也不能把有的東西說成無。常邊和斷邊,也就是有邊和無邊的兩種觀念,都是錯誤的曲解。正確的解釋方法,就是「緣起」。

佛教認為,世界可以分為現量、隱蔽量與非常隱蔽量三種層面。

一、現量,就是我們的視覺、聽覺等感官能夠接觸到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這是第一個層面。

二、隱蔽量,由於空間與時間等距離,而讓我們暫時不能接觸到的事物,屬於隱蔽的層面。

包括人類聽不見、看不到,而另外一種生命能夠聽見、看見的事物,都屬於這個層面。

用什麼樣的辦法,可以證明隱蔽事物的存在呢?就是應用邏輯推理。佛教的邏輯學,也就是因明的《釋量論》中,就對此有所闡述。譬如,通過冒煙而推知遠處有火焰的存在,就是通過邏輯推理而了知隱蔽事物存在的最好例子。將聽不到、看不見的東西都一概否定的做法,是非常愚昧的。

三、非常隱蔽量。就是我們的感官永遠無法感知,也無法通過邏輯推理而了知,但卻真實存在的事物。

早在兩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就宣說過非常隱蔽的事物,它們不會因為人類的感官接觸不到而不存在。但事到如今,依然有部分人不相信這些觀點。然而,借助於現代高科技,已經把我們過去認為不存在的事物一一展示出來。比如,顯微鏡下的微生物、粒子等物質,過強或過弱的聲波等等。

另外,「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等非常隱蔽的因果關係,就是我們的感官永遠無法感知到的。因為人的意識思維、判斷、推理的依據,就是視覺、聽覺等等。就像因冒煙推知有火,也是曾經得到的視覺經驗回饋的資訊。如果從來沒有見過燃火冒煙的情況,就無法推理出有火的結論。凡是感官沒有接觸過的事物,意識也無法推知,因為這些事物已經超越感官的範疇。

就像通過儀器,可以測知紅外線、X光、微生物等很隱蔽的事物一樣,通過佛的智慧,也能夠了知非常隱蔽量的存在。譬如,釋迦牟尼佛說一滴水中有八萬四千個生命,這就是用佛陀的智慧或超凡的感官發現的。

 

緣起道因相,見尊說無比,

由此證餘語,是量起決定。

用緣起的道理,可以推導出另一結論:佛陀所宣講的道理,是無人能比擬的。因為緣起是正確的觀點,也可以由此推知佛陀所講的其他觀點也是正確的。「因相」,是指理由、道理。「見」,也就是推導。「餘語」,是指除了「緣起」法之外的其他佛經。「量」在《釋量論》中,表示正確無誤的道理。

為什麼說釋迦牟尼宣講的道理無人可比呢?因為世尊宣講了無有錯謬的「緣起道」。

用佛教中的「緣起」,可以解讀生命的進化,以及大自然的所有現象。因而,很多高僧大德也說,佛教不是宗教,因為佛教講緣起。

佛教從不崇拜鬼、神,而是崇拜無垢、無漏、無上的智慧與無私的慈悲。真正的佛,就是佛的法身,也就是佛的無上智慧和悲心的綜合體。

佛教不需要用祭祀、殺生等方法來取悅鬼神,大乘佛經認為,讓佛最喜歡的供品,就是利益眾生。

如何證明釋迦牟尼佛宣講的內容都是正確的呢?原因有二:

第一、釋迦牟尼不會欺騙眾生的,因為他沒有為了達到某種個人利益而欺騙眾生的因素——貪嗔癡的煩惱。

第二、佛陀已經證悟了非常深奧的四聖諦、緣起性空等境界。這是人類有史以來,任何人、神仙都沒有悟到的。佛陀不僅證悟,還宣講了這些甚深的道理。既然佛陀能夠證悟和正確地宣講如此深奧的境界,更何況其他的事情呢?

佛教經歷了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在這期間,無論是科學家、哲學家,還是其他宗教的智者,都沒有找到一種新的理論來否定佛教的核心思想。相信在今後的歲月中,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由此可見,佛陀的公信度是非常高的,由此也可以斷定,佛陀所宣講的緣起法以外的因果輪迴等其他思想,也是正確無誤的。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緣起讚》略釋(六)

(二)由此可推知,佛陀就是正確無誤的引導者 見如義善說,有隨尊學者, 衰損皆遠離,滅眾過根故。 佛陀證悟了緣起的意義,並在證悟的七七四十九天後,開始廣轉法輪。因為釋迦牟尼佛宣講的佛經內容正確無誤 ...

《緣起讚》略釋(七)

三、佛法才是欲解脫者的唯一途徑 盡尊所垂教,依緣起性轉, 彼為涅槃故,尊無不趣寂。 對尋求解脫的人來說 ,佛陀的緣起道路是唯一的選擇。 釋迦牟尼佛所教導的一切,包括第一轉法輪、第二轉法輪、第三 ...

《緣起讚》略釋(八)

五、結尾 下面四句是結尾: 隨彼大師正出家,修學勝教未退劣, 勤瑜伽行一比丘,於彼大師如是敬。 跟隨釋迦牟尼佛出家以後,在修學佛陀的殊勝教法方面,也不敢懈怠、懶惰,一直都勤奮黽勉、孜孜不倦。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