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密宗修法,可以歸納為兩種——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
生起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過觀想佛菩薩、佛的壇城等等,從而清淨現象。圓滿次第的修法,主要是通過氣脈明點等修法證悟空性。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雙運的修法,是將本尊觀想為如幻如夢的修法。本來修行的次第,應該是先修生起次第,後修圓滿次第,但在生圓雙運的修法中,就沒有這樣的次第先後差別。從現象的角度來說,是生起次第;如幻如夢的空性,也就是圓滿次第。
❖ 宣講生起次第之必要
末法時代的修行人,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不注重觀想、念誦、正知正見等密法成就的基礎,反而不亦樂乎地忙碌於一些形式上的壇城、儀軌、供品、金剛舞等等,這樣修行的效果不可能明顯,四種事業也不可能完成。
無論是寂靜本尊,還是忿怒本尊,任何一個本尊修法,都離不開生起次第。不會修生起次第,就無法修本尊法。雖然真正的閉關修法,是把整個加行修法修完以後才可以修,其過程也非常講究——包括閉關時間、閉關地點、閉關方式、出關時間、出關方式等等,都有很多繁複的要求。但我們暫時還不需要了解得這麼詳細,因為很多人還沒有修加行,儘管某些人修了一遍,然而品質還不是很到位,所以還不需要修這些修法。但觀想的方法很重要,如果觀想不清楚,整個修行的效果就會受到影響。在修本尊修法之前的加行階段,比如,修皈依的修法、金剛薩埵修法和上師瑜伽的時候,也需要這些修法,所以有必要簡略地講一下生起次第的修法。
當然,此處只是粗略地介紹一點生起次第或本尊修法的總體框架,是所有修法都用得上,也應當遵循的次第與準則。欲知詳細內容,還是要參看每個修法的法本和儀軌。
❖ 生起次第的功效
榮森班智達的《證成現象即佛論》,是生起次第的見解。我們首先要知道,萬事萬物的本質,是佛的壇城。如何顯現佛的壇城,怎樣落實理論上的見解,就要依靠生起次第的修法。生起次第修法,是強制性地實現「萬法是佛的壇城」的最佳方便。
密宗認為,凡夫有兩種執著:一個是對現象的執著,也就是認為現象本來就不清淨的執著;第二個執著,是不但認為世界不清淨,而且還認為是實有的執著。在第二個執著裡面,包含了顯宗所講的「人我執」和「法我執」。
其中第一個執著,可以用生起次第的修法來斷除。但僅有修法而沒有見解,修行過程中就會產生疑惑——這樣修是不是像小乘的「白骨觀」修法一樣,只是在觀想以後產生了一種幻覺——等等,這樣就會對修行造成很大阻礙,所以需要有見解——堅定不移地相信一切現象都是佛的壇城;但僅有見解而不落實到修法上,就永遠只是一種理論上的紙上談兵。即使能接受「萬法是佛的壇城」的觀點,卻永遠無法體會萬法如何是佛的壇城,所以就需要有修法。
對大多數人而言,只要從生下來到死亡之間,自己的感官結構不發生意外的變化,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就會始終如一,所以我們自以為現在感覺到的世界很真實、很穩定,也很不清淨。
其實並非如此。先不說宇宙世界到底存不存在,即便存在,如果我們的五種感官不去感受它,則世界對我們也沒有任何影響,與不存在是一樣的。譬如,假設我們的耳識不去感受聲波,那客觀上聲波是否存在都無所謂。如果感受到了,則在不清淨的時候,聲音是我們心的現象;在清淨的時候,聲音就轉化成佛的語言。在生起次第修成之後,凡夫所謂穩定的世界就會被徹底顛覆,一切不清淨的現象也將蕩然無存。在修行者的面前,將會展現出諸佛壇城的景象。從普通人到成佛的過程,實際上也就是識轉換為智慧的過程。
通過生起次第的修法,就能現前「萬法是佛的壇城」的清淨現象,也就是顯宗八地菩薩出定以後的境界。
❖ 三種等持
按照寧瑪巴續部的說法,生起次第可以分為三種等持(也就是三種三摩地或禪定):真如等持、顯位等持、因位等持。
通過三個禪定,可以將輪迴當中的死亡、中陰以及投胎三個階段分別轉化為佛的法身、報身與化身。佛的三身是果,三個禪定是道,輪迴當中的死亡、中陰以及投胎三個階段是不清淨的基。
真如等持:「真如」也就是法界、法性、空性、光明。真如三摩地也就是修空性。在皈依、發心、祈禱上師等入坐前的修法全部結束以後,就修真如等持。如果是證悟者,就安住在證悟的狀態當中,時間不需要很長。如果是沒有證悟的人,就要堅信萬法皆為空性,這可以說是相似的真如三摩地——不是真實的,與真實的三摩地有點接近、相似而已。
通過真如禪定,就能把死亡轉化或清淨為法身,這是密法特有的修法。雖然顯宗也有空性修法,但因為沒有密宗的見解,所以就不存在清淨的作用,而只能斷除煩惱而已。真如禪定的另一個作用,是斷除常見。因為接下來要修的所有佛的壇城也都是空性,不存在常住不滅實有的法,所以真如三摩地能斷除常見。
顯位等持:「顯位」也就是現象,主要指的是大悲心。在真如等持修完以後,就針對沒有證悟真如的眾生修大悲心,時間不需要很長。
顯位等持的一個作用,是把輪迴當中的中陰身轉化或清淨為佛的報身。雖然顯宗也修大悲心,卻沒有這種清淨的作用,因為顯宗缺乏眾生即佛的見解。顯位等持的另外一個作用,是能斷除斷見。
證悟者在不離證悟境界的狀態中修大悲心、大慈心,就是現空雙運、如夢如幻的慈悲心,再加上密法的見解,就能發揮轉換或清淨的作用。
如果沒有前兩個禪定,在修忿怒本尊的時候,因為不知道忿怒本尊是空性,對忿怒本尊有執著,再加上沒有慈悲心,這種人死的時候心裡如果有邪見或顛倒的發願,下一世就有可能變成有神通的魔王、惡鬼等等,對眾生造成極大的傷害。所以,這兩個禪定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所有的生起次第,都圍繞這兩個框架去修,就不會有任何差錯,因為它的基礎是空性和悲心。
離開了空性和悲心的觀想外道也有,而且外道的很多觀想也是很厲害的,只是不能解脫而已。換言之,在對空性沒有概念,也沒有慈悲心的基礎上修本尊,不會得到任何出世間的成就。
因位等持:真正的成佛,叫做果位。現在我們還沒有成佛,故稱為因位。雖然實際上萬法就是佛的壇城,因和果不可分開,但在表面或顯現上,還是有一個因和果的差別。
因位等持涵蓋的範圍很廣,包括所有忿怒、寂靜本尊的觀想。
❖ 四種瑜伽
登地菩薩行持布施、持戒、忍辱等六波羅密多,完成不可思議的度化眾生事業,甚至包括清淨自己的罪業等等,都是通過禪定的力量來完成的,不是像我們現在這樣通過語言去演說佛法,通過身體的勤作去完成利生事業,累得精疲力盡,所起的作用卻十分渺小。
人的身體、語言、精神以及活動四者,包含了人的一切。同樣,佛的身體、語言、智慧以及度化眾生的事業四者,也包含了佛的一切。除了密法以外,顯宗也承認,最終眾生的身體可以成為佛的身體,眾生的語言可以成為佛的語言,眾生有漏的心可以成為佛的智慧,眾生的活動,可以成為度化眾生的事業,但顯宗卻沒有講具體的轉換方法。而在密法裡面,卻有很多度化眾生的善巧方便,通過密宗獨有的四種瑜伽,就能把眾生的身、語、意、活動,轉換為佛的身、語、意、事業。
• 佛的身瑜伽
身瑜伽也就是觀想佛的身像與壇城。通過觀想,就可以把眾生的身體轉換、顯現或者清淨為身體的本來面目——佛身。
多數人會深受兩個問題的困擾:一個是觀想不清楚;第二是打坐的時候心靜不下來。
心靜不下來,需要修寂止的修法。觀想不清楚,則是因為觀想的修行不到位,或不懂觀想方法和技巧。在《慧燈之光》的《金剛薩埵修法》當中,曾簡單地講過這個方法,下面再有針對性地強調一遍。
剛開始修生起次第的時候,需要一個外在的對境,如果沒有這個因素,純粹依靠內心去想像,只有上等根基的修行人才能做到,其他人很難憑空臆想出佛菩薩的形象。
但目前的現狀卻令人啼笑皆非,無論根基如何,所有人都是按照上等根基的觀想方式在修,根本不依靠任何外緣,所以結果肯定會失敗。
此處所說的外在對境,就是唐卡。修金剛薩埵修法,需要金剛薩埵的唐卡;修文殊菩薩的修法,需要文殊菩薩的唐卡⋯⋯,先看唐卡,然後不看唐卡憑記憶觀修,最後把唐卡中的佛像遷移到自己身上,也就是把自己的身體觀想為本尊,這樣一步一步地修。
觀想用唐卡中的佛像尺寸,一定要符合《造像度量經》中所規定的標準。另外,觀想用唐卡與普通唐卡的構圖也有所不同。普通唐卡除了中間的主尊之外,周邊還有很多傳承上師、佛菩薩、供品等等;觀想用的唐卡就只允許有中間的主尊,而不能有太多干擾視線的圖案。在準備好唐卡之後,還要經過開光,這樣才可以用於觀修。
具體修的時候,先將唐卡掛在採光比較好的地方,既不能因逆光而過暗,也不能因光線直射而過亮,並在唐卡前供一些簡單的供品,然後在唐卡前面以毗盧七法坐姿坐下來,再全神貫注、目不轉睛地凝視唐卡。首先觀看唐卡的整體,然後觀看佛像的細節——面部、身體(左手、右手、左腿、右腿)、首飾、衣服等等。自己感覺比較熟悉的時候,就把眼睛閉上,看能不能在眼前顯現出剛才所觀想的佛像。如果能觀想,就儘量閉著眼睛觀想;如果還不能觀想,就要睜開眼睛繼續觀看唐卡。
觀想細節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上等根基的觀想方法。不需要任何外在因素,只是心裡直接觀想。比如觀想忿怒金剛額頭上的第三隻眼睛時,心裡一下子就能非常清楚地觀想出來;
第二種,是中等根基的觀想方法。觀想的時候,不是依靠唐卡,而是依靠自己的聲音、語言來觀想,嘴裡念念有詞地提醒自己:佛的眼睛有五種顏色,中間的瞳孔很黑,然後是白色,最後是紅色等等,不一定要什麼儀軌,就是用普通的語言也可以,邊說邊觀想。就像觀想時念儀軌所起的作用一樣——僅念不觀沒有用,僅觀不念也很難。念的速度一定要慢。
第三種,是下等根基的觀想方法。需要借助觀想部分的細節圖。比如給佛像的眼睛拍照或掃描後放大,之後列印成觀想用的圖片。然後按照前面觀想整體的方式反覆訓練。
真正修生起次第的人,就是這樣觀想的;而不是像我們一樣,觀想的時候只能想出一個模糊而大致的形象。
開始的時候,睜開眼睛看佛像的時間要長,閉上眼睛觀想的時間要短,之後慢慢延長閉眼觀修的時間。按照以前修行人的慣例,如果一天修四座,則白天的兩座,是借助陽光觀看佛像與閉眼觀想交替進行;清晨與晚上的兩座因為光線太暗,故只能閉著眼睛觀想。現在不一樣了,即使是夜晚,燈光也很亮的,所以我想白天晚上都一樣,應該可以隨意安排。
如果觀想的時候,有些地方比較清楚,有些地方比較模糊,就要反覆觀看模糊的部分。如果觀想的佛像和顯現的佛像不一致——觀想一個坐著的佛像,閉著眼睛顯現出來的,卻是站立的佛像;或者觀想一個芝麻大小的佛像,卻顯現出一個很大的佛像;觀想一個彩色的佛像,閉著眼睛觀想出來的,卻是黑白的佛像等等。還是要反覆、認真地觀看佛像,之後觀想變形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在觀想清楚以後,為了鍛鍊禪定工夫,還需要觀想佛像的行、住、坐、臥等各種姿態;或者將佛像觀為一座山那麼雄偉,或一粒芝麻那麼微小等等,如果能達到觀想自如的境界,就算達到觀想標準了。
觀想佛像是基礎的觀想,接下來,是將自己的眼睛觀想為前面所觀佛的眼睛,把自己的手觀想為前面所觀佛的手,然後把身體的每一個地方都逐一觀想為佛身的一部分,最後就能逐漸消除自身不清淨的執著,繼而為佛的現象所代替。修行非常好的人,修六個月以後,就能感覺到自己身上的變化,比如感覺自己帶著五佛冠等等。如果堅守陣地繼續修行,就可以在自己頭上摸到五佛冠;再乘勝追擊繼續觀修,就能看見自己的身體完全是本尊的身體(當然,別人是看不見的),這樣生起次第就算修成了。
如果是認真、精進、根基成熟的修行人,六個月就可以達到這個標準。還有一些續部認為,根基上乘的人修三天,中等根基的修七天,下等根基的修一個月就可以修成。但我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不要說下等根基的一個月,即使六個月都不一定能觀想得很清楚。對上班族而言就很難了,本來每天就只有一兩個小時的打坐時間,如果再有點事耽誤了,就需要更長的時間了。
在生起次第修成之後,即使能觀想出一切都是清淨的,但在不打坐的時候,一切現象仍將恢復原狀,回到不清淨的狀態。隨著修行的日益增上,世界也慢慢開始變得越發清淨,在證悟八地以後,清淨的現象將如日常生活當中的現象一樣穩定,那時就算開始看到世界的真正面目了。
修成生起次第之後,定中與八地菩薩所見到的境界是一樣的——自己的身體、周邊的世界都是清淨的現象。因為在短短的時間當中,就能顯現出「萬法是佛的壇城」,所以稱生起次第為強制性顯現清淨的方便法門。但強制也是需要條件和基礎的,那就是外加行、內加行以及其他的密宗修法。根基上下的劃分,不是依靠種族、學問等等,而是加行的基礎,如果沒有修加行,生起次第是無法成就的。
因為密宗有很多簡單實用的方便法門,比如,通過生起次第的修法,可以快速而簡易地達到顯宗八地的境界,故而將密宗稱為「方便乘」。
顯宗和外密有時候也會講一些觀想方法,比如,念釋迦佛儀軌的時候,觀想釋迦牟尼佛;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觀想阿彌陀佛等等,但因為顯宗和外密的觀想沒有上述要點,見解還沒有達到上述地步,故不能成為內密的生起次第修法,也達不到生起次第的三個結果。
• 佛的語瑜伽
語瑜伽就是通過念誦,從而將不清淨的語言,轉換為佛的語言。
真正勝義諦的咒,不是聲音、文字、語言與符號,而是心的本性光明如來藏。我們平時念誦的咒語,比如金剛薩埵的心咒「嗡班雜爾薩埵吽」,也有六種不同級別的認識。我們目前的認識是其中最低的,認為咒語的本質,就是人的語言、聲音,咒語與平時說話、唱歌的區別,只是有沒有加持,有沒有消除障礙、得到成就的力量而已,但本質都是自己的聲音。最高層次的認識,是了知「嗡班雜薩埵吽」這個咒語就是金剛薩埵,金剛薩埵佛尊與我們念出來的聲音「嗡班雜薩埵吽」完全是等同一體的。
很多人在看到金剛薩埵佛像的時候,會認為佛像很有功德,應該恭敬頂禮,但卻認為咒語是自己發出來的聲音,沒什麼值得恭敬的,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本來金剛薩埵佛像也是畫匠用礦物等顏料畫出來的圖像,也是有漏的,它與動物圖像的差別,只是加持作用的不同,但本質上沒有差別,都是圖畫。因為我們把金剛薩埵佛像當作有加持力的佛像來看待,所以佛像才能對我們起作用;如果我們把佛像看得和動物畫像一樣,則即使是佛像,也不會起什麼加持的作用。
其實,牆上畫的金剛薩埵像,是我們的眼睛看到的,當我們的眼識感受到金剛薩埵像的時候,金剛薩埵像實際上就是我自己的眼識,也就是心的現象。同樣,念「嗡班雜薩埵吽」的聲音,是我們的耳根所感受到的對境,是我們的耳識,也同樣是心的現象。也就是是說,眼識所見的本尊,與口中所念的心咒,都是佛智的現象。一個是通過聲音的形式表現出來,另外一個是以圖像的形式出現,實際上二者完全等同,沒有任何差別。如果我們能了知咒語和佛像平等一味的道理,咒語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密法更進一步地認為,念咒與說話的本質,都是佛的語言,是因為我們認識上的偏差,才導致了念咒有功德,說話沒有功德。因為我們還沒有意識到語言的本質,就是佛的語言;還沒有這樣的見解,故而不認為語言有功德。在證悟以後,就能通達咒語和平常說話都是一味一體的平等法界,那時說話與念咒就能起到同樣的作用了。不過,在沒有證悟之前,雖然一切物質都是空性,但空性對我們還是起不了任何作用。
對咒語的認識非常重要,如果對咒語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則即使喊破喉嚨念再多的咒語,也只能減少語言所造的罪業,而不能得到任何成就。只要有了上述見解,通過念咒來減輕罪業、增長福報、證悟智慧等等的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關於咒語的其餘四種認識,可以參閱米滂仁波切的《大幻化網總說光明藏》。
虔誠而修行精進的人,努力修持金剛薩埵修法,就很可能會真實看到金剛薩埵本尊。無論是在藏地、漢地,從無以計數的修行人傳記當中,也能看到很多親見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金剛薩埵等佛菩薩,修行人與佛菩薩之間,可以像人與人之間對話那樣的公案。
念誦咒語的方法,在密法中有很多細節上的講究,其中最起碼的要求如下:
1、觀想
修金剛薩埵的時候,要把自己觀想為金剛薩埵,並堅信自己就是金剛薩埵。
米滂仁波切在《定解寶燈論》裡講過,如果在見解上認為自己不是金剛薩埵,修行的時候卻把自己強迫地觀成金剛薩埵,則見解與修行,理論與實踐就相互矛盾了,這樣修法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多數的觀想,是將自己的心臟觀想為蓮花,然後觀想在心間正中位置有平面的日月輪,日月輪上觀想站立的本尊法器,比如文殊菩薩就是寶劍,金剛薩埵就是金剛杵等等。金剛杵的裡面是空心的,在空心當中,又觀想更小的日月輪,其上為種子咒等等。還有些觀想,是諸如把自己觀想為觀音菩薩,然後在觀音菩薩心口觀想一個很小的阿彌陀佛,在阿彌陀佛心口又觀想法器,在法器裡面觀想咒語,這稱為三層薩埵。其中的觀音菩薩叫做本尊,心口的阿彌陀佛叫做智慧本尊,中間的種子咒叫做禪定薩埵。最外面的觀世音菩薩象徵佛身,智慧菩薩阿彌陀佛象徵佛語,種子咒象徵佛意,這樣佛的身、語、意都一併具備了。觀想越細越複雜,注意力就越能集中,所以有這樣觀想的必要。
而加行裡面的修法卻沒有這樣複雜,比如金剛薩埵修法,就只是在金剛薩埵心口觀想月輪,月輪上面觀想咒文,而沒有觀想第二個本尊和金剛杵等等,雖然不同修法有不同的觀想,但最終意義都是一樣的。
密法從來是依義不依語的,所以種子字也不需要觀想為梵文字體,而可以觀想藏文。本來觀想為漢字也應該可以,只要有確定統一的漢文用詞就行,但先暫時觀想藏文會方便一些,因為目前諸如百字明之類的咒語,藏文有固定的用詞。
很多人認為,梵文是佛教的文字。其實並非如此,梵文最早是外道的文字,外道認為梵文是梵天創造的,就像很多宗教認為世界是創世主創造的一樣,所以稱之為梵文。其實梵文也不是梵天創造的,有一種說法,是來源於西亞的阿拉馬(Aramaeans)文字。
觀想種子字的時候,簡短的咒語只需觀想排成一圈就可以;如果字比較多,像百字明等等,就要多觀想幾圈。觀想的時候,首先要把藏文的種子字畫下來放在前面觀看,當每一個字都能得心應手地觀想時,就可以進行下一步的觀想。
很多觀想的種子字是要旋轉的,有些是往右旋轉,有些是往左旋轉。往右轉的觀想字面朝外旋轉,這樣從外面看可以根據文字旋轉的順序念誦;往左旋轉的種子字,則觀想字面朝裡,這樣中間的人也可以根據文字旋轉的順序念誦咒語。一般來說,佛父的種子字是往右旋,佛母的種子字是往左旋,但也有一些例外。
剛開始觀想時,每個種子字都站在月輪上面,觀想旋轉的時候,所有種子字都要離開月輪上升懸浮於空中,並發出與修法相應的顏色形狀的光芒。首先旋轉的不是種子字,而是種子字的光芒,之後才是種子字旋轉。也不是所有的字都要旋轉,比如金剛薩埵百字明就是不旋轉的。旋轉的時候,首先是慢慢旋轉,之後越來越快,這樣禪定的能力就可以鍛鍊出來。
打坐念咒時,三分之二的時間用於觀想,剩下來的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念咒。
2、念誦方法
觀想完了以後,就是念咒。念咒的聲音既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既不能很強,也不能很弱。正規的念咒要求非常嚴格——念咒的時候不能咳嗽、吐痰、走動等等,否則須扣掉相應的咒語數量。在所有的過失中,說話是最嚴重,所以念咒時最好能止語。
平時我們那種既沒有觀想,也沒有按照要求,邊說話邊念咒,邊吃東西邊念咒的所謂修行,是十分不如法的,充其量只能起到減輕一些語造罪業的作用。
在修正規本尊法的時候,念珠也有很多要求——念珠開光以後,不能離開體溫,一直都掛在脖子上;不能讓不學密的人看見或摸到佛珠;不能放在不清淨的地方等等。佛珠的顏色、材料也有很多講究。另外,在不念咒的時候,不能隨意將念珠作為計數工具,否則念珠就會失去加持力。
我們平時念咒,就用菩提子念珠比較好。現在很多人愛用計數器代替念珠,但除非是因為環境特殊,實在不方便帶念珠才不得已而為之,否則最好還是用佛珠計數。我們不能認為,念珠僅僅是一種計數工具,其實,如果念珠用得比較如法,咒語的功德會成倍地增長。
正規修本尊法期間,不能做任何事情的,即使講經說法等利益眾生的行為都要停下來,否則會有影響。當然,平時開法會、修加行時候的念咒要求就沒有這麼嚴格了。
念咒的時候,飲食也有很多講究,不能吃大蒜、蔥、動物舌頭等等。若能嚴格按照要求去做,出定的時候一定會有不同程度的成就,但究竟能達到什麼程度,還是要看自己的根基、精進程度等等。
最簡單的觀想,是在念金剛薩埵心咒的時候,把金剛薩埵心咒當作祈請金剛薩埵的語言,就像現實生活中呼喚一個人的名字一樣,如果足夠虔誠,則即使沒有什麼正知正見,也能見到金剛薩埵,得到金剛薩埵的加持。
3、念咒標準
念咒有三種標準。第一個標準在數目上沒有要求,只要能夠親自見到本尊,或是在夢裡出現一些驗相,就證明念咒效果達到了一定程度;第二個標準就是數目,要完成修法儀軌要求的數目。數目的規定,是根據音節的多少來確定的。每增加一個音節,就需要增念十萬遍。比如,金剛薩埵主尊心咒「嗡班雜薩埵吽」有六個音節,總共就要念誦六十萬遍。另外,還要再加上一萬的補充。每個修法都有數目上的要求,達到念誦數目以後,即使沒有感覺到什麼特殊的加持,但也算是達到了一個標準;第三個標準是時間,即使沒有感覺到特別的加持,也沒有完成多少數量,但在修法規定的時間內,認認真真地按照要求念誦了心咒,也算完成了一個標準。
4、最終結果
每個修法都有不同的成就,成就一般自己能感覺到,自己感覺到以後,本尊修法就算是告一段落了。
• 佛的意瑜伽
修生起次第的時候,無論是觀想、念誦、發光等任何時候,一定要知道,無論是聲音還是壇城,都是空性,都是自心的現象,一切都是光明空性的投影。最後生起次第修完以後,整個佛的壇城又要融入法界,那時也要修空性,從頭到尾都不能離開證悟空性的境界,這就是佛的意瑜伽。
通過修光明空性的意瑜伽,就能將我們有漏、有貪嗔癡煩惱的不清淨的心,轉換為佛的智慧。
• 佛的事業瑜伽
事業瑜伽就是通過咒文發光,從而完成佛陀度化眾生轉法輪的四種事業。
比如在金剛薩埵修法中,觀想金剛薩埵心咒發光,光的上端為琳琅滿目的供品,供養十方諸佛菩薩,光收攝的時候,得到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然後心咒又發光向下照射六道眾生,尤其是三惡道的眾生,從而消除惡趣眾生的痛苦等等,這些就是佛的事業。
日常生活當中的活動,可以通過事業瑜伽轉化為佛的事業。
在金剛薩埵修法的整個儀軌中,四個瑜伽的內容都包含了——先是觀想金剛薩埵,然後觀想咒輪念誦百字明,然後是發光等等,因為這個修法屬於加行,沒有特別強調空性,但是實際上空性境界也是需要的。
很多人經常問:我該修什麼本尊?我的本尊是什麼?⋯⋯其實,如果不懂生起次第的修法,根本無法修本尊;如果修法不到位,也起不了什麼作用。如果前面的加行修得不錯,並認真修持生起次第,修本尊也可以得到一些成就。
如果沒有四個瑜伽的概念,修本尊就不是十分理想,大家應該盡力而為。
❖ 生起次第的三個要點
1、清晰。所謂清晰,就是觀想得非常清楚。儘管在別人看來,自己還是過去的自己,但自己的眼耳鼻舌身,都能感覺到自身是佛的身體,周圍是佛的剎土,就像之前肉眼所見的自己與世界一樣清楚。
生起次第所應達到的最低限度,是觀想非常清楚。如果這個標準都沒有達到,就無法獲得密法所講的各種悉地或成就。
2、穩定。所謂穩定,就是要有極其穩定的見解——「我就是金剛薩埵」等等,如果沒有見解,就無法斷除我執。因為過去我們會將五蘊的總合執著為「我」,現在這種執著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本尊的身體,所以要堅定地認為「我不是眾生,我就是金剛薩埵」等等,通過這樣的修行,就能斷除「人我執」。
3、清淨。所謂清淨,就是要懂得本尊所帶首飾、法器的象徵意義。為什麼叫「清淨」呢 ?因為實際上這些現象都是不存在的,只是為了象徵佛的功德,所以才從法界中顯現出這樣的佛像。佛的身色,佛身上的每一件首飾、法器,都有不同的象徵意義。
簡而言之,無論是寂靜還是忿怒壇城,都離不開大空性光明如來藏,都是光明如來藏的一種現象,光明如來藏是它的本體,這就是最簡單的清淨觀。清淨觀能斷除「法我執」——對佛剎、宮殿、壇城的執著。如果對佛的壇城有執著,也是解脫的阻礙,所以要知道,壇城也不是真實存在的,而是從空性和光明如來藏當中顯現出來的。
❖ 生起次第的三個結果
1、清淨輪迴習氣。死亡的習氣,通過第一個禪定來清淨;中陰和阿賴耶識上的習氣,通過第二個禪定來清淨;除了中陰和死亡以外所有生命的過程,也就是從投胎到死亡之間的習氣,則通過因位等持來清淨。
2、圓滿涅槃的功德。生起次第修到最高境界的時候,就能看見一切都是佛的剎土,這就圓滿了佛的涅槃功德。
3、成為圓滿次第成熟的條件。生起次第修完以後,就要修圓滿次第。生起次第就像圓滿次第的前行,對圓滿次第的修法是有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