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教言精粹 學佛要苦行禁欲?

學佛要苦行禁欲?

分享

學佛要苦行禁欲?.png

我們經常聽到苦行僧這個詞,從很多高僧大德的傳記裡也看到他們的生活很艱苦,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修行,像藏傳佛教裡面非常出名的就是米拉日巴尊者。

那這是不是就說明佛教非常推崇苦行呢?我們是不是也要苦行呢?也不是。為什麼這麼講呢?釋迦牟尼佛在二十九歲的時候,放棄了太子的生活到山上修行,在六年苦行的過程中吃喝都特別特別少,最後佛陀發現,這樣苦行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他放棄了苦行,接受了一個放牧小女孩供養的食物,然後到菩提迦耶去打坐,尋找智慧,很快就成佛了。

這個意思是說,苦行只是對肉體的折磨,折騰自己的身體而已,實際上不能解決任何問題,所以最重要的不是這些表面形式,而是要有智慧和慈悲,這兩個才是內涵。如果沒有內涵只追求表面形式,包括苦行在內都是沒有意義的。所以這就是佛陀的身教,讓大家明白只是苦行是不能解脫的。

除了佛教以外的其他宗教,有些特別推崇苦行。現在很多時候,像印度、尼泊爾等地方,我們還能看到不穿衣服,不吃不喝等各種各樣的苦行。佛認為苦行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必須要有智慧。佛為了告訴我們這件事,放棄了六年的苦行,接受供養,去菩提迦耶打坐,就是為了表達這個意思,所以苦行不能解決問題。

像米拉日巴尊者,當時的環境、條件都非常有限,要不就是選擇修行和佛法,要不就選擇稍微好一些的生活,只能選擇一個。但是對於我們來說,如果有比較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也可以修行,是不是都可以擁有呢?當然是可以的,不一定要苦行。表面形式和內在的修行,佛教著重後者。

佛陀住世的時候,佛陀的學生裡面,有一個學生在打坐的時候,如果周圍沒有香味的話,他的心就靜不下來。但是小乘佛教的戒律裡,出家人不可以用香水,但這個學生沒有香味就靜不下心,這是相互矛盾的。在請示佛陀後,佛說這位比丘的上一世是天人,所以他這一生當中特別喜歡乾淨,也很喜歡鮮花、香味。這不是他的錯,而是因為他是從天人投生到人間,他的身上就有天人的這些習氣。所以佛就允許他用香水,這樣子的話,他打坐打得好,心才能夠靜下來。所以在生活當中,怎樣做對修行有幫助,就可以過那樣的生活,不一定非要苦行。所以我們可以化妝打扮,可以是非常時尚的,都沒關係。但是如果沒有內涵,只是從外表上作為一個修行人,這樣是沒有意義的。佛教不著重表面形式,而著重內在,所以我們不需要苦行。

如果不苦行就沒辦法修行的話,那在苦行和修行當中就只能選擇苦行,和過去的那些修行人一樣。但是如果有條件,那就不一定要過貧窮的生活。佛教,尤其是大乘佛教在這方面是非常人性化的,佛教徒不需要刻意去過貧窮的生活,或是格格不入的生活,這樣子是不對的,還是要注重內在的修行。

內容出處:
慧燈之光官網:慧燈禪修課之《佛教的定義》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幸福轉瞬即逝,怎麼辦?.png

幸福轉瞬即逝,怎麼辦?

我們大家都是普通人,從某種程度來講,大家都非常普通。為什麼呢?很多人可能有高學歷,但是佛教所講的知識,尤其是訓練,卻從來都沒有接受過,所以這方面我們沒有任何經驗和收穫。 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普通人 ...

什麼叫度化眾生?.png

什麼叫度化眾生?

佛教不是教我們逃避現實,因為沒有一個生命能超越生老病死。佛教是告訴我們如何面對現實,勇敢地面對生老病死。 我們面對現實,接受現實,然後突破並超越輪迴。在自己成功超越了以後,我們要把自己超越輪迴的方法 ...

智悲雙運—超越輪迴 不離輪迴.png

智悲雙運——超越輪迴 不離輪迴

智悲雙運,是智慧和慈悲的完美結合。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會得到什麼結果呢?如果一個人擁有平等的慈悲心,發自內心的希望所有眾生、所有生命能夠離苦得樂,同時又擁有讓眾生離苦得樂的智慧和方法,這樣他就可以讓天下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