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我們學《中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金剛經》等,雖然瞭解了書中的內容,知道在講什麼,但是在還沒有感受到空性的時候,這些都只是理論知識,這些內容還不屬於自己。那什麼時候會屬於自己呢?通過思考得到一種體會,這時候書裡講的空性就變成了自己的體會、感受,從此以後,書裡的內容就是屬於我自己的了。
佛經裡面講,比如說比較貧窮的人當有錢人的傭人,他知道這家人有什麼樣的財產、有多少畝地、有多少頭牛羊馬,這個傭人每天都在管理這些東西,所以他很清楚,但這些都是別人的,一分錢都不屬於他。我們在聞思階段也是這樣,理論上知道了什麼是菩提心、出離心、空性,但是自己卻沒有菩提心、出離心,沒有空性的見解。這時候自己就像那個傭人一樣,知道佛菩薩就像是富有的人,擁有出離心、菩提心、空性見,有智慧、慈悲心……但是這些自己一個都沒有,依舊是個「貧窮的傭人」,只知道這些東西是存在的。只有到了修的時候,這些才會變成自己的,然後逐漸開始有了出離心、菩提心……就像有一天,那個貧窮的人不再做傭人,他自己去工作、賺錢,然後他就有錢、有地、有牛羊了,到那時他就擁有了之前知道的那些東西。
同樣,理論上我們知道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但這個時候我們還是「貧窮的傭人」,只知道人家有這麼多東西,自己卻沒有。到了修的階段,自己也開始擁有了這些東西,從此以後逐漸變成一個「富裕的人」,不再是「貧窮的傭人」,所以我們必須要修。通過修行,把書本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感受。這個感受是屬於自己的,這時候我們的心中就有了佛法,就可以把佛法融入到生活、工作中,可以把生活和修行,或者把世間法和出世間法完美的結合,可以很圓融,從此以後兩者不再是矛盾的。但我們一直都停留在聞思階段,在還沒有修的時候,我們有很多矛盾的地方。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理論上都清楚,但實際卻一個都做不到,然後我們的心裡產生了太多的矛盾,面對這些的時候是比較痛苦的階段。當我們開始修行以後,慢慢地就不再有那麼多矛盾了,可以很圓融。
內容出處:
慧燈之光官網:慧燈禪修課之壽命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