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燈·問道》「生活篇」第7期
主持人:
各位觀眾好友大家好,歡迎來到《慧燈·問道》節目。上一期節目當中,堪布對我們進行了生活和佛法這個主題的開示。因為我們對生活和佛法還有很多疑問,所以就再次請到慈誠羅珠堪布,同大家進行互動和交流,讓我們掌聲有請慈誠羅珠堪布!
1.
觀眾:
堪布,您好!隨著我們學習得越來越深入,很多年輕的弟子都知道人身難得,都生起了這樣一個重要的感受,但是大街上、公園裡,有許許多多的老人把本來應該用於修行的時間,用來跳舞、唱歌、打麻將、上網。許多弟子覺得很可惜,您對這一類人有什麼開示呢?謝謝。
主持人:
您對廣場舞有什麼開示呢?
堪布:
廣場舞其實挺好的,老人家如果沒有這些興趣,整天都在家裡的話,他也不知道這個日子怎麼去過。我們平常也講,有些人覺得佛教的人生觀是消極、悲觀的,其實根本不是。如果有了佛教的人生觀,就算是七、八十歲的人,也有自己的奮鬥方向,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所以跳不跳廣場舞,根本無所謂,他還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做。但是如果他認為人死了以後什麼都沒有了,一切都結束了,那麼沒有廣場舞的話,確實不知道這個日子該怎麼過了。
有些老人奮鬥了一輩子,賺了一點錢,但他現在的身體不像年輕的時候,出國旅遊覺得不舒服;吃好東西也感覺不出來以前的味道,覺得整個世界變得沒有色彩。這時很多老人家非常痛苦,就是一天一天等死,所以沒有追求,沒有什麼理想可談,確實是很痛苦的。這時候他們到公園裡面去打麻將也好,跳廣場舞也好,到郊區走一走,我覺得都是很好的方法。
如果他們能夠學佛的話,那當然更好了,但我覺得這有點難。因為在七、八十年這麼長的時間當中,他們一直沒有生死輪迴和因果的觀念,一輩子根深蒂固。他們學習的條件,各方面都比較差。在這樣的情況下,讓他們改過來,也不好改。既然改不了,就只能這樣,我覺得這個沒有什麼,就順其自然了。
2.
觀眾:
堪布,您好!我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有特別深的不安全感,忍不住擔心自己未來的工作、生活、婚姻、養老問題。我覺得,可能自己福報不夠,所以現在才會活這麼辛苦。我以前對佛法也充滿熱情,但最近這段時間感覺生活壓力特別大,完全沒有時間和心思投入聞思修,甚至不想聽別人說「放下,這一世的生活其實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覺得挺有意義的。所以我對自己現在的狀態也蠻不滿意,但又得為了生活去奔波。請問堪布,對我這種愚昧無明的,還是挺期待這一世的生活能夠好一點的人,有什麼建議嗎?
堪布:
這也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問題。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可能有很多很多人都是這樣。對未來焦慮、擔憂,這對現代人來說是很普遍的現象。你剛才問到這個是不是沒有福報,不一定是沒有福報。對未來有一點焦慮、擔憂,這個是很正常的,大家都有的。但是太多的話,可能就有問題了。我們過度擔憂未來,這叫作焦慮症。也許我們心理上稍微有一點點問題,但這個問題不嚴重,可以調節。
其實,佛教裡面有很多很多調節的方法,可以用這些方法來調節一下。還有你必須要告訴自己,我們對未來的許多擔憂是沒有必要的。心理學家研究過,我們對未來所擔憂的事情當中,70%都不會發生的。但是我們自己想太多了,把一些很小的事情想得不可收拾,再搞不好的話,可能發展成焦慮症,焦慮症再發展,最後就是憂鬱症。如果覺得自己的擔憂有一點過度,有一點不正常,就必須從源頭調整解決。
不管你是學佛,還是好好地工作、生活,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這才是最重要的。就像我們用電腦做事,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很好的軟體,才能夠處理這些問題。如果軟體落後或是有病毒,工作效率就不高,甚至是沒辦法工作。同樣,我們人的軟體就是我們的心理,這個必須要健康,信不信佛、學不學佛是另一回事。如果心理不健康的話,就沒辦法工作,也沒辦法好好地生活,也就更沒有辦法學佛了。因此,心理的健康是每一個人必須要有的。
所以,這種人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調整的方法就是修禪定、禪修。佛教中講,所有的心理問題都可以透過禪修來解決。這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講過了,不但以前講過,最近十多年,西方又投入了很多人力和物力去反覆實驗,最後證明禪修完全可以改變一個人內心不太好的想法,完全可以治療憂鬱症、焦慮症這些疾病。所以你現在要做的就是打坐、禪修,把心態調整好,好好調節一下再去面對,沒有必要那麼消極。學佛也好,生活也好,各方面都會有進步的。只要心理健康,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心理不健康的話,本來實際情況沒有那麼嚴重、沒有那麼糟糕,但是自己認為未來沒有希望了,活著沒有意義了,這是很危險的。所以首先必須解決這個問題,解決了以後,其他都比較好說。這不是福報的問題。
你剛才講,不想聽別人告訴你人生沒有意義,要去學佛、修行……這種情況下確實是這樣。一個人很渴的時候,別人跟他說,喝水是沒有意義的,不如乾脆去修行,那他不但不願意聽,還會很反感、很反對。一個人餓的時候也是一樣,你跟他說,吃美食是沒有用的、沒有意義的,那他當然聽不進去了。所以佛也是,你喜歡聽什麼,就跟你講什麼,逐漸逐漸地引導你,讓你進入更高的境界,一步一步地上,這樣才會成功。所以,其實佛也沒有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生當然很有意義,但有意義和沒有意義最後還是要看自己的選擇。佛教裡面講人身難得,如果你選擇好了,那我們的人生就是非常有意義的人生。所以我們先要把心調節好,重新面對生活、工作,再去修行。學佛不需要放棄生活當中的一切,你也可以去賺錢,去工作,同時也要學佛。這樣一步一步來,生活方面有保證,學佛方面也會有一些進步,我覺得這樣比較好。
主持人:
好,謝謝堪布。您剛才在講這個問題的時候提到了打坐,我想可能不光是現場的觀眾朋友,還有將來看到這期節目的朋友們,他們可能也想學打坐,他們應該去什麼地方了解這些知識呢?怎麼用這個初級的方法來跟他們講解一下?
堪布:
關於初級的方法,在佛教的修法裡是講得很多的,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都有。但有一點值得我們注意的是,現在這種禪修的訓練班特別多,以禪的名義搞了很多很多的活動。未來的一段時間當中,禪會很流行,但同時也許會很亂。所以我們要修禪的話,必須到正規的佛教書籍裡面去找,不管是藏傳、漢傳、南傳都可以,那裡面講得很具體的。在漢傳佛教裡叫作四禪八定,在藏傳佛教裡叫作寂止的修法,南傳佛教裡平時叫內觀,實際上內觀裡的一部分就是四禪八定的初級修法。四禪八定的這個修法,如果全部去修很深奧,也有點複雜。如果我們只是要解決一些心理上的問題的話,不需要那麼深入,可以學習一些比較基礎的東西。在《慧燈之光》裡也反覆講過,有書和視頻,都可以參考。
主持人:
就是大家先透過一些正規的佛教經典或是書籍學習知識,然後再在正規方法指導下進行打坐比較好。
堪布:
對,這樣是最安全的。
3.
觀眾:
堪布,您好!因為現在生活很富裕,不管是親朋好友聚會或是工作應酬,大家都喜歡吃大魚大肉。我自己喜歡吃素,又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度化這些人,所以就不太願意參加這些聚會,甚至有時候回老家也不敢告訴親朋好友,免得他們邀約,自己不參加又會得罪人(其實已經得罪不少人了)。但有時候轉念想想,不去的話,他們照樣吃大魚大肉,而自己去的話,起碼還能夠念點觀音心咒,幫他們消一點罪業,或是幫忙超度這些死去的動物,甚至有機會跟他們分享一些自己的心得,慢慢影響他們。但如果去參加,會不會自己也要承擔這張桌子的殺生的因果呢?遇到這些情況,請問堪布怎麼樣做才能更如法?
堪布:
我覺得應該去。如果他們吃活的,你去參加會不會也得一部分罪過?不會的。因為你去的時候就有心理準備,自己只是參加這個聚會,不會去吃活的。開始就有準備的話,就不會有罪過。佛經裡面就有一個案例,打仗的時候,其中有一個人不想殺人,但是有人強制性地讓他去當兵打仗。如果他一開始就有不殺人的決定,那麼這個人在軍隊中、在戰場上,(看到)其他人殺了很多很多人,他有沒有罪過?沒有,就是因為他下定決心不殺人了。同樣的道理,雖然他們吃了很多的活物,殺生了,但你有不吃的決定,那就沒問題。
你剛才講,給他們念咒,分享自己學佛的心得,這樣對他們也有幫助。從另一個角度講,佛教徒沒有學佛的時候是跟大家一起聚會的,學佛以後就不參加任何這些活動的話,他們就會把佛教徒看成另類,這樣影響也不是很好,我覺得應該參加。
觀眾:
好的,謝謝堪布。
堪布:
不會有罪過的。
4.
觀眾:
堪布,您好!我們有時候看到有些穿著僧衣的藏地師父,帶著妻兒來漢地傳法。有一些仁波切以前是出家人,後來還俗結婚了,但還穿著和出家時一樣的僧衣出來傳法,我們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堪布:
藏傳佛教的僧侶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出家人的身份,另一個是在家人的身份。在家人的身份,都叫作瑜伽士。當然,「瑜伽士」這個詞不能用到一般的在家學佛的人身上,內心的修證境界比較高的在家人才能叫作瑜伽士。
不只是藏傳佛教,漢傳佛教裡面也有出家的修行人和在家人。比如說,在家的居士裡面,近代漢傳佛教的歷史上,像黃念祖老先生這樣非常好的修行人,就不是出家人。不是出家人不等於沒有修證,也有某些在家人的修行境界高於一般的出家人。
除了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以外,印度佛教也是這樣。印度佛教裡有八十四位成就者,這八十四位成就者的傳記,現在網路上應該都有中文的,大家可以看看。那八十四位成就者幾乎都是在家人,而且他們的工作都是很奇怪的。漢傳佛教裡的六祖惠能大師,他開悟的時候還是在家人。在藏傳佛教裡面有一些成就者,修行非常非常好,大家公認的、很了不起的上師,就不是出家人。
但並不是說所有都是這樣。你剛才講的,帶兒帶妻到漢地來傳法的藏地師父,他到底傳了什麼樣的法,這個不知道。在家的修行人當中也不一定都是我剛才講的,這裡面可能也有各種各樣的人。他們來傳法,要先看傳了什麼法,傳的是不是正法。如果他傳的真的是正法,那在家人可不可以學習呢?可以學習,沒有問題。大乘佛教和密法裡面都有很明顯的記載,完全沒問題。但是,如果內心的修證沒有達到這種境界,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地去觀察。在沒觀察好之前,最好不要去接受灌頂和密法的傳承。
你剛才提到,有些出家人還俗以後還穿出家的衣服。以前,在藏傳佛教裡,出家、在家的衣服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差異。在家人的披單是白色的,因為印度早期,白色就是在家人的衣服的顏色。我們現在穿的這些,印度當時的在家人不太用。當時就有一個不一樣,像是披單,我們就穿這樣的紅色,瑜珈士的話就是白色的,但是穿這種衣服的人現在不是很多。為了方便,大家都穿披單。還有出家人的裙子上面有一條一條的,因為佛陀的年代,經濟也不是很發達,有時出家人穿這個衣服去野外會碰到一些強盜,他們的衣服就被搶了。佛陀就乾脆把衣服切成一塊一塊的,這樣在家人就沒辦法用了。我們把衣服切成一塊一塊,然後再把它連起來,就變成了出家人的一個比較特殊、比較有特色的衣服,在家人也不會用。佛陀就制定了一個這樣的戒律。
現在,藏傳佛教的在家人和出家人裙子的顏色沒有不一樣了,唯一的不同之處就是這條條。出家人就有這個橫的豎的一條一條的,在家人沒有這個條,這就是唯一的差別。不懂的人從外面看起來就像沒有任何區別一樣。最近有些人還是要求在家人穿密法裡面在家人的袈裟披,這樣就比較合適。但傳統上一直是這樣,一時要改過來也有點難度。實際上是有差別的,但不是很了解的人就看不出太大的差別,就是這樣。
5.
觀眾:
感謝堪布。自從學習佛法以來,我認為自己在聞思修的各方面都做了一定程度的努力,也取得了些許的進步。但有個地方做得一直不是很好,就是沒有更好地把自己學到的佛法融入個人的工作生活中。這個狀態就是,如果我意識到了我現在是在上座修,或者我意識到了我現在是在修行,我在做功課,那我可能內心就會清淨很多。但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很多不順心的事的時候,貪瞋癡慢這些粗大的煩惱還是會一下子生起來。我也聽過您在其他場合的一些開示,您告訴我們,讓我們不要著急,慢慢來。但我覺得這是您慈悲心的體現,我們身為佛弟子不能因為您特別慈悲就對自己沒有要求,所以我覺得要不然您嚴格一點兒,對我們提一點兒明確的要求,就是應該怎麼樣去掌握自己的修行,真正把佛法融入生活的節奏?謝謝堪布。
堪布:
對,佛法融入生活,這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首先是要自己學,我們心裡有佛法的時候,才可以把這個東西融入生活中;如果我們內心當中根本沒有佛法,那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融入生活中了。
那佛法是什麼呢?佛法很簡單,就兩個,第一是有智慧。智慧不是我們怎麼去賺更多的錢,而是超越我們世俗智慧層面的超凡智慧。第二就需要有慈悲心、有菩提心。有了這兩個「心」以後,你的生活自然就會改變,內心改變了以後,一切都會改變的。凡是沒有從內心得到的改變,都是臨時的、造作的、靠不住的。例如你內心當中沒有想這麼做,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這麼做了,那兩三天以後就沒辦法再堅持了。
很多人說,我不需要上座修行,我在生活當中去修行。這聽起來是很有道理,但其實真正要落實是沒有辦法的。所以我們每天必須花一點時間去打坐、鍛煉,然後把慈悲心和智慧放在自己的心裡。這樣我們在生活和工作當中遇到問題的時候,才能隨時隨地用慈悲心和智慧來面對、來解決、來處理,這就叫作把佛法融入生活。所以不管怎麼樣,一定要打坐、修行。就像一個運動員如果想拿世界冠軍,首先必須用一段時間閉門運動。什麼都沒學好的時候就去比賽,怎麼可能拿到冠軍?同樣的道理,我們邊工作、邊生活,然後抽出一個比較適合的時間去打坐修行。打坐修行有一定進步的時候,再融入生活中,才是對的。不打坐、不修行,一開始就到生活裡面去修行,這個是很難的。
主持人:
所以這個打坐就像是運動員封閉式的訓練,訓練了再上場。
堪布:
對,就是這個意思,一樣的道理。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恩慈誠羅珠堪布今天給我們的答疑和開示。我相信大家還是意猶未盡,但時間有限,這期節目只能先告一段落了。不過咱們更多的精彩互動,下期節目接著繼續。
編按:本文根據《慧燈·問道》節目編纂整理而成,收錄慈誠羅珠堪布、主持人和觀眾等人的談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