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慧燈・問道-第一季 用智慧看透世間黑白

用智慧看透世間黑白

分享

S1C1_你一定要懂的取捨智慧.png

《慧燈·問道》「生活篇」第3期

 

主持人:

各位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慧燈·問道》節目。在上一期節目當中,慈誠羅珠堪布就佛法與生活的主題,為我們進行了精彩的答疑解惑。在這一期的節目當中,我們接著就這一主題,請慈誠羅珠堪布為我們做開示。 

1.

觀眾:

堪布,您好!請問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的區別有哪些?或者說,您覺得哪一家更貼近佛陀的本意?

堪布: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哪一個比較貼近佛陀的本意?它們是沒有區別的,兩個一模一樣。比如說漢傳佛教的《華嚴經》跟藏傳佛教的《華嚴經》完全是一模一樣的,就是一個佛經翻譯了兩種不同的語言而已。如果非要說有差別,那就是翻譯的人的水平有差別,很多佛經都是這種情況。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在顯宗的部分是完全一樣的。如果說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有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密宗。漢傳佛教的密宗是唐朝的時候翻譯過來的,密宗部分只有唐密。而藏傳佛教裡的密宗部分分為內密和外密,藏傳佛教講的外密就是漢傳佛教《大藏經》裡的唐密。因為是唐朝翻譯的,所以叫作唐密,後來日本人把密宗翻譯到了日本以後,就叫作東密。東密、唐密和藏傳佛教的外密,實際上都是一個經典的不同翻譯,所以這些方面沒有區別。

除此之外,藏傳佛教還有個內密。藏傳佛教裡最重要的密宗都在內密裡面,比如大圓滿、大手印,還有時輪金剛等非常重要的密宗,都在這部分裡面,這個是漢傳佛教裡沒有的。二者在這方面有區別,其他方面就沒有什麼區別了。

2.

觀眾:

堪布,您好!特別榮幸今天與您能有這樣一個互動。我剛開始學習佛法,通過學習確實感受到佛法非常的偉大,非常的智慧,也確實非常受益。我特別希望能夠把這麼好的東西與自己的親人朋友一起分享,也特別希望他們能夠學習佛法,從中受益,但這當中卻有很多問題。有時跟他們說,他們會很反感甚至覺得是封建迷信,所以希望堪布給做個開示。

堪布:

一個家庭裡面有一個人學佛,其他人不支援甚至是反對,這種情況比較普遍。這時,我們怎樣讓他們來支持我們,或者最好能讓他們也來參與學佛?這個問題很多人也問過。我想,我們最好的方法不是勸他們來學佛,也不是去說服他們,而是讓他們感覺到你學佛的進步,讓他們從中得到利益,成為你學佛的受益者,不要讓他們變成你學佛的受害者。這樣他們自然就會接受了,至少不會反對。沒有什麼理由反對,反對什麼呢?比如說,自從你學佛後家庭更加和睦了,脾氣變好了,更懂得關心家人和身邊更多的人,那憑什麼來反對呢?憑什麼不支援呢?我覺得這個是最好的方法。

觀眾:

謝謝堪布,非常好。現在我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念一些咒,還要上座。但在家裡會遭到家人反對,所以只能秘密地進行。這種情況,我應該怎樣去協調、去解決呢?

堪布:

你個人修法還是繼續秘密地進行,盡量不要讓家人產生煩惱,否則他們可能會越來越心煩,然後越來越不支持、越來越反對。當他們沒有看到的時候,你就趁機自己打坐、行善。更好的方法還是我剛才講的,儘快地讓他們發現,你在學佛的過程當中有很大的變化,這樣很快你就可以不需要秘密地進行了。

觀眾:

明白了,堪布。我們學佛還是要修正自己的心,讓自己發生變化,讓家人能夠感受到這種變化,然後用這個變化默默地去影響他們、改變他們。是這樣嗎,堪布?

堪布:

對,是的。

主持人:

至少讓家人覺得學佛真的是有用的,對一個人有改變,可能他們也就想去瞭解一下佛教了。

堪布:

對,他們也許參與。不參與的話,至少也不會反對。

3. 

觀眾:

堪布,您好!我對佛教也挺感興趣的,也會閱讀佛教相關的書籍。我是否還需要一位師父來帶領我修行?

堪布:

我們學佛的時候都需要一個老師,在藏傳佛教裡叫上師,在漢傳佛教裡就叫師父,大乘佛教裡平時叫作善知識。師父、上師、善知識都是一樣的。全世界任何一個學校裡都有老師給學生講課,沒有一個學校是沒有老師全靠學生自己去讀和學的。我們學任何東西都需要一個老師來給我們講,更何況佛教內容一般都很深奧,所以必須要有上師或者師父來帶。如果沒有人帶的話,你自己也可以去讀,但你能讀懂《大藏經》的可能性也就 30%~40%,最終還是不知道怎樣把這麼多的東西變成一個很規範的、有次第的修行方法,這個你沒辦法提煉出來,所以還是需要一個師父來帶。

觀眾:

好,謝謝堪布!由於我是初學者,所以不知道該如何選擇一位師父。現在社會上也有很多的活佛、仁波切,是不是名氣越高的就越可信、越可靠呢?

堪布:

這個不一定的。現在這個網路時代,比較善於包裝自己的,比較懂得用善巧方法去宣傳的人,名氣都很大。他們的名氣甚至遠遠超過了真正非常有成就的修行人,所以我們不要靠名氣來衡量。很多真正的修行人,真正內心有成就的人,不一定有什麼名氣;而名氣很大的人,也不一定有什麼真實的本事,所以不要看名氣。佛教裡有個原則——依法不依人,「不依人」的意思就是這樣。誰的地位高、誰的名氣大、誰的勢力強,你去找誰,這叫作「依人」。這樣的話,你以後不一定學得到什麼東西,甚至可能在學習、修行、學佛的道路上產生更多的煩惱,所以依止上師不是以名氣來衡量。

那什麼樣的人叫作「上師」「師父」呢?大乘佛教裡有標準。我推薦一本書,叫《大圓滿前行·普賢上師言教》,這裡面就講了作為一個上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如果你學密法,那密法的上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如果你學顯宗,那顯宗的上師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講得很清楚。你先去學,學完了以後,還要去觀察。密法的要求是非常非常嚴格的,如果我想把一個人真正當成自己的引導者,也就是當成自己的上師,需要十二年的時間去觀察。前三年去打聽這個人怎麼樣;第二個三年要稍微接近一點,但還是在比較遠的地方觀察;再一個三年的時候,可以多接觸一下觀察;最後的三年,就跟著這個人觀察。這樣十二年後,你確定他真的是一個成就者,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善知識後,那你以後的修行全部可以交給他引領,完全地信任他。就像米拉日巴大師把自己所有的一切,修行上的一切都交給自己的上師。如果沒有這樣觀察,我們就沒辦法確定這個人是不是真的是一個有資格的上師,這個很重要。比如我們看病要找一個稍微正規的醫院,我們也不敢在大街上隨便找個沒有醫生資格證的人給自己動手術。所以這是非常嚴格的,一定要觀察。觀察了以後,確定他有資格再跟著他學習。但是,一般我們聽佛教的課,學佛教的常識,就都沒有那麼嚴格。

主持人:

剛才聽您說的這個十二年的時間,心裡面還是小小地震驚了一下。

堪布:

因為這個時間真的是很漫長。

主持人:

找到一個這樣的上師還挺難的。

堪布:

確實不容易的。理論上是這樣,但實際上我們現在沒辦法用這麼長的時間去觀察一個人,那我們就找一些大家比較公認的、已經經過很多人觀察和驗證過的人。我本人就是沒有經過觀察就依止了法王如意寶。現在只能這樣,真的要按照要求去做的話,確實有點難。 

 

4. 

觀眾:

堪布,您好!佛教說不要傷害眾生,更不要殺生,但是人類生活環境中有很多其他的生物難免與我們生活起衝突。佛陀說過,對於肉眼看不見的小蟲子,比方說水裡雖然有微生物,但我們喝水不造殺業,這是不是眼不見為淨?比方說塵蟎也會使我們過敏,所以我們用除蟎吸塵器來吸除床上的髒東西,或是把棉被、枕頭拿去曬太陽,這樣是不是也不造殺業?那有一些再大一點的生物,雖然平常看不到,比方說小孩肚子裡的蛔蟲或者是寵物身上的跳蚤、耳蟎這些,我用藥來除去的話,這樣是不是一樣眼不見為淨,就不造殺業呢?

堪布:

對,這個問題非常具體。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印度的水比較髒,所以出家人喝水時都必須用篩檢程式,一般用篩檢程式過濾的水就可以喝了。但釋迦牟尼佛身邊一位有天眼的比丘,他用天眼觀察了這個水後,發現整個水裡都是生命,怎麼過濾也沒有用。他覺得自己沒辦法喝水了,就問佛陀怎麼辦。佛陀告訴他,你不要用天眼去觀察,而是要把肉眼作為觀察的標準。肉眼看不見,那麼你就可以喝。這在佛教裡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你剛才說得很對,雖然我們的肉眼看不見蟎,但在顯微鏡下它就是一個真正的蟲,是有生命的。不殺的話,會導致你剛才說的皮膚過敏等一些健康問題;殺的話,那確實也是一個生命。我想,這個問題如果說完全沒有罪過的話,可能也有點說不清楚了。這種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因為蟎是可以預防的,沒有的時候預防最好。

除了蟎以外,還有廚房裡的蟑螂、蚊子等都是一樣,以預防為主。但如果實在沒辦法,出現皮膚過敏或者生病了,這個時候該怎麼做都由自己選擇。我想可能會有一點罪過,但因為不是因為懷著嗔恨心去殺,也不是貪圖它的皮和肉去殺,所以罪過沒有那麼重。但這畢竟是一種殺生,所以完全沒有罪過可能也有點不好說。蛔蟲、跳蚤是我們可以看見的,如果知道有這些蟲而故意去殺害,是屬於殺生。就像我剛才講的一樣,這個殺生跟其他的殺生,罪過的輕和重可能有點不一樣,但如果說完全沒有罪過也說不過去。關於怎麼樣去做,還是自己決定,最好的方法就是預防。蛔蟲、跳蚤都可以預防,以預防為主。

觀眾:

我們說「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如果努力預防了還是有些致命的傳染疾病,或是猛獸來攻擊我們的時候,那麼為了保衛自己的生命,難道也不能去殺害這些動物甚至是壞人嗎?

堪布:

佛教裡面就有很多這樣的公案。有一群出海尋寶的商人找到了很多寶石。回來途中,有一個人想把五百個人全部殺掉,然後把他們所得到的寶石全部拿去賣。這五百人裡有一個人有一點點神通,他知道了那個人的想法。他就想:如果那個人把這五百人全部殺掉了,他會墮地獄;而被殺的這些人的家人也會很痛苦。那麼我把這個人殺掉,儘管我一定會墮地獄,但沒關係,為了救這些人的命,我願意墮地獄,然後他把那個人殺了。這個在大乘佛教裡,不但沒有罪過,而且還有功德,這在完全沒有摻雜個人利益的情況下是沒問題的。但如果是為了保護我自己,為了我的利益,為了我的生存,把另外一個生命結束了,這樣有沒有罪過呢?這是有罪過的。佛教裡面還有很多為了不殺害其他的生命而放棄自己生命的故事,但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得到的。那做不到的情況下,為了保護自己的生命而把某一個動物殺掉了,這個有沒有罪過?有罪過,但是罪過的輕重可能有區別。

觀眾:

您剛提到,這是為了慈悲心而殺生。那如果看到受了重傷的小昆蟲或是家裡的寵物病得太嚴重了,很痛苦而且又醫不好,那對它們實行安樂死,不知道是不是也是造業呢?

堪布:

在佛陀的年代沒有「安樂死」這樣的說法,但是有一些類似的情況發生過。小乘佛教認為,一旦你有想結束其他人的生命的這種念頭,起心動念本身註定就是罪過。大乘佛教認為還要看另外的條件,比如說你看到對方真的是很痛苦,這個裡面你沒有任何的自私的心,它的生命提前結束與否跟你的利益沒有任何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提前結束了它的生命的話,這個罪過還是有一點點,也不是沒有罪過。所以,不管是大乘佛教還是小乘佛教都不贊同安樂死的做法。因為它畢竟是一條生命,你要尊重它。它在有生之年活得幸福還是痛苦,這是我們沒有辦法控制的,這個和很多其他的因緣、因素有關係,但是你不能結束它的生命。大乘佛教、小乘佛教都這麼認為。

觀眾:

好,明白了。謝謝您。

主持人:

所以說還是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判斷,或者下結論要不要去結束一個生命,是這樣嗎?

堪布:

對,這是一個。另外,凡是為了我的利益——為了保護我的財產也好,為了保護我的生命也好,而去殺死小動物或人,在佛教裡都是不可以的,都是有罪過的。殺與不殺最終還是自己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但這個罪過輕重是有區別的。而且這些罪過,不是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制定的,也不是釋迦牟尼佛制定的,它本身就是這樣。釋迦牟尼佛只不過把因和果的關係,給我們解釋得稍微清楚一點而已。這些因果本來就是自然規律的一部分,釋迦牟尼佛也沒辦法改變。《佛說稻稈經》這部經裡面,就有非常著名、非常經典的一句話:「佛出世或不出世,法性常在。」

主持人:

法性。

堪布:

對,法性常住。「法性」就是自然的規律。自然的規律永遠都是存在的,跟釋迦牟尼佛沒有任何的關係。佛出世或不出世,「出世」就是出現的意思,意思是說釋迦牟尼佛出現或不出現,這些因果的關係照樣存在,它是大自然規律的一部分。

主持人:

自然規律。

堪布:

對,它是自然的規律,所以這個跟釋迦牟尼佛沒有太大關係。釋迦牟尼佛只是把這個自然的法則,講得清楚一點而已。

5. 

觀眾:

堪布,您好!我的問題是關於植物的。科學界講,植物有神經系統,能夠繁殖,屬於生命,所以我們不確定它有沒有感受。佛教慈悲,講究放生、提倡吃素。請問堪布,如果植物也有生命,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它們?

堪布:

這是他們專業術語的區別。「生命」這兩個字,科學家、生物學家的定義跟佛教的定義是不一樣的。雖然用詞都一樣,但是定義不一樣。佛教對生命的定義是除了你剛才講的繁殖後代、有神經系統以外,還要有情感,有情感的「有情眾生」才叫作生命。

植物也可以繁殖後代,也有類似於人的神經系統,但是它們沒有情感,不會思考,沒有痛苦和快樂的感受。所以雖然也叫作生命,但是和佛教講的生命不一樣。佛教確定人是有情感的,動物是有情感的,因此不能去傷害它們,不能去吃它們。但是植物的話,除了個別的植物(比如說有附體,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植物會有感情)以外,一般的植物雖然可以繁殖,而且它們繁殖的方法確實跟人很像,但實際上並沒有痛苦和快樂的感受。

因為植物和動物的生命的定義不一樣,所以植物是可以吃的,動物是不可以吃的。

主持人:

感謝慈誠羅珠堪布今天給大家進行的答疑和解惑,也感謝各位觀眾朋友們的熱情提問。由於時間關係,我們這期節目只能先告一段落了。感謝大家,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編按:本文根據《慧燈·問道》節目編纂整理而成,收錄慈誠羅珠堪布、主持人和觀眾等人的談話內容。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S1C1_你一定要懂的取捨智慧.png

學會裁剪世俗的生活

《慧燈·問道》「生活篇」第4期   主持人: 各位觀眾好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慧燈·問道》節目。我們常說,佛法要利益生活,那麼我們該如何用平時學到 ...

S1C1_你一定要懂的取捨智慧.png

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活法

《慧燈·問道》「生活篇」第5期   主持人: 各位觀眾好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慧燈·問道》節目。上一期節目當中,堪布對我們進行了生活與佛法的主題開示。 ...

S1C1_你一定要懂的取捨智慧.png

生命終將歸於解脫

《慧燈·問道》「生活篇」第6期   主持人: 各位觀眾好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慧燈·問道》專欄。在上一期的節目中,慈誠羅珠堪布就佛法與生活的主題,為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