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慧燈・問道-第二季 「三想三不想」:臨終時的思考禁忌

「三想三不想」:臨終時的思考禁忌

分享

S2C5_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png

《慧燈·問》「超越生死篇」第5期

主持人:

堪布,您好!上期節目中,您為大家講解了五力修法,我們都受益匪淺。您在之前的課程裡還講到了「三想三不想」,能不能給大家介紹一下「三想」是什麼?「三不想」是什麼?

堪布:

「三想三不想」不是一個佛教的標準用詞,佛教裡不會這樣講,但是有這個意思。為了方便大家記住,我把它歸納為「三想」和「三不想」。

主持人:

特別好,特別容易記。

堪布:

先說「三想」。臨終的時候,首先需要想到菩提心。要想到:我從無始以來到今生,雖然經歷了無數個生死輪迴,但每一次都是一無所獲、兩手空空地離開,沒有什麼意義。正因為我沒有菩提心,一切都是為了自己著想,才導致了今天這樣的局面。所以,現在我一定要發菩提心,然後在菩提心的狀態當中往生。這是第一,要想到菩提心。

第二,想到佛菩薩。例如阿彌陀佛或觀世音菩薩都可以,這個時候要觀想和祈禱佛菩薩、本尊以及自己的上師。就像修破瓦法的時候,會把自己的意識觀想為一個字,例如藏文的「ཨ」字,然後這個「ཨ」字融入佛菩薩或上師的心間,最後佛菩薩或上師就把自己帶到西方極樂世界等地方。總之,臨終的時候必須想到佛菩薩、上師以及這些修法。

第三,如果是學密法的人,那就要知道:自己的身體本來與佛菩薩是一體的,只不過目前還沒有認識到;如果認識到的話,那自己的身體本來就是佛的壇城。假如暫時還沒有學密法,也沒關係,知道自己有佛性就好了。

以上這三個面向就叫作「三想」,下面介紹一下「三不想」。

第一,臨終的時候,如果眷戀家人和財產的話,對自己的影響非常大,一定會走不好的。所以這時候不能回頭,要一心一意只想自己怎麼走。不要留戀房子、積蓄等,這時候這些已經毫無用處了;也不要留戀親人、朋友等,自己走了以後,他們總會有辦法活下去,不需要太多的擔憂和掛礙。

自己要先走好。如果走得好,例如在中陰或什麼時候成就了,那將來就可以用更好的方式來幫助他們,還有的是機會。但現在留戀只會讓自己走不好,沒有其他意義,所以暫時不要去想他們。當然,這並不等於放棄了家人或是放棄了眾生,在這個生死關頭只能先想自己怎麼走,而不是家人、財產等世俗的事情,這就是第一個「不想」。

第二,平常我們對自己的罪過,不論是現世的還是前世的,都要把它當作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來對待,必須要有後悔、內疚、恐懼之心,這樣我們才會去懺悔,也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夠徹底懺悔清淨。但臨終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想:我造了太多的罪業,我一定會墮地獄的,一定會怎樣…… 唯獨這時候不能這麼想。此時一定要想:我沒有造什麼很嚴重的罪業,即便造了一些罪業,也已經懺悔清淨了,現在應該沒有太大的問題。這時候一定要往好的方面去想,不能想自己有太多罪過,不能內疚、恐慌,否則一定會走不好。

主持人:

會影響走時的心態。

堪布:

是,這就是第二個「不想」。

第三個「不想」,就是不要對死亡有恐懼。不要去想自己死了以後會不會怎麼樣,中陰身的時候會不會怎麼樣…… 都不要去想。一定要有自信,一定要想:我一定會走得好的!我有這麼多非常好的方法,我一定會走得很好。那麼多的人、那麼多的眾生,他們都沒有這樣的方法,而自己有這麼多方法卻還這麼恐慌,那其他人怎麼辦?我已經掌握了這麼多的方法,所以肯定沒有問題!就是要這樣,一切都要往好的方面想。

此時必須要有積極樂觀的態度,悲觀消極只會讓自己走不好,沒有任何的幫助。如果有讓自己內疚的事,在這之前就要懺悔完畢,臨終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想這些了。這三個方面就叫作「三不想」。

主持人:

其實還是一個心態調節的問題。因為那時候本身就有一點恐慌、害怕,雖然之前有準備,前世也經歷過這些,但畢竟想不起來了。所以心態的調節還是很重要的,最好不要去想那些讓自己恐懼、阻礙的事情。

堪布:

對。第一不要掛礙,第二不要恐懼,第三就是不要慌張。這時候要淡定,要好好地走。要做到這些,需要下一點功夫,不然理論上雖然都知道,但實際操作可能還是不行。

主持人:

還是得平時下功夫才行。

堪布:

是。其實從佛教的觀點來看,生死問題確實是自己可以掌握的,但不是到大難臨頭的時候才去用功,而是現在就要做好準備。所有事情不都是這樣嗎?比如說,我們想找個好一點的工作,拿高一點的薪水,都需要先用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學習──小學、中學、大學,要下這麼多的功夫;同樣地,想永久性地解決生老病死的問題,更需要下功夫。

主持人:

您剛才說的「三想」,除了最後一個需要有密宗的基礎,其他都是可以通用的吧?

堪布:其他的都可以通用,第三個在顯宗裡面也可以用。例如有菩提心的話,那一切就會變得很好,不會那麼糟。所以也可以這麼想:我一定以菩提心來陪伴自己,這樣就可以什麼都不怕;即使死後會經歷一些恐怖的事,但是也沒問題,只要有菩提心就不會太糟。

所以,沒有學過密法的人也可以用「三想三不想」,這些完全用得上,只不過內容稍微有點不同而已。

主持人:

明白了。現在也有很多修行人常念阿彌陀佛,修淨土法門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顯宗講究一心不亂,藏傳佛教是否有跟它不太一樣的地方呢?也請您跟大家講一下。

堪布:

藏傳佛教裡也有淨土法門。像《佛說阿彌陀經》,還有《無量壽經》,這些在藏傳、漢傳(佛教)中都是一樣的。藏傳佛教裡的念佛法門其實跟漢傳佛教的淨土法門一樣簡單,只要有一顆非常虔誠的心,就不需要其他太多的修法了。自己對阿彌陀佛有絕對的信心,然後用一顆非常虔誠的心去唸佛,這樣就足夠了。這在藏傳、漢傳中都是一樣的,一定能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主持人:

主要還是信心,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和對自己的信心。

堪布:

對。不過,想要建立對阿彌陀佛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對自己的自信,可能還需要一些其他的條件,例如學習等。如果具備了最基本的條件,那麼其他的都可以不考慮,藏傳佛教裡也是這樣。

雖然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四個條件,即四因,但四因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兩個:一是對阿彌陀佛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二是渴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有這兩個條件,就可以往生了。

主持人:

對阿彌陀佛的信心和對西方極樂世界的嚮往之情。

堪布:

是的。對年紀稍微大一點的人來說,如果學太多、修太多,可能有點難度,那麼念佛就是一個最好的法門,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法門。

主持人:

對那些到了年紀比較大的時候才開始修行的人來說,其實念佛就可以幫助他們在臨終的時候解決生死大事了。

堪布:

對。無論是什麼民族的人,年紀稍微大一點的,我們平常都建議他們念佛。這個比較簡單,也不需要學習太多的東西,只要心虔誠就好。老年人的心相對來說比較容易靜下來,建立信心等各方面也稍微容易一點,所以這個法門比較適合他們。

主持人:

如果一個人平常一直念佛,那麼他在臨終的時候,有沒有什麼特殊的方式或方法,還是像平時一樣念佛就可以?

堪布:

他念佛就可以了。我們剛才講的「三想三不想」,念佛法門也可以用。不該想的三個,不要去想;該想的三個,例如想佛菩薩等,這時就可以觀想阿彌陀佛。

主持人:

那是不是只要修了念佛法門,就一定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

堪布:

一定可以。但有兩個前提條件,一個是對阿彌陀佛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信心,這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另外一個就是對往生的渴望。只要有這兩個條件,最重要的條件就具備了,就完全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主持人:

明白了,謝謝您!現場的觀眾朋友們,如果有問題的話,現在可以提問了。

觀眾:

堪布,您好!如果修淨土法門的話,我們需要學習哪些佛經?要修四加行和五加行嗎?

堪布:

主要是一些淨土宗的經論,例如《無量壽經》。在藏傳佛教裡,淨土法門的一個主要依據是《佛陀說阿彌陀經》。這部經基本上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個因素都講了,我們平時講的往生四因也來自《佛說阿彌陀經》。把這部經學好就差不多了,因為淨土法門本來就是一個很簡單的法門,不需要太多的學習。

前面有觀眾問需不需要修四加行、五加行,如果有加行的基礎是非常好的。尤其是菩提心,它屬於藏傳佛教五加行的一個修法,同時也是往生四因中的一個,如果有這個修法做基礎,那就更加圓滿、完善了。那麼是否一定要修四加行、五加行?也不一定。不透過四加行、五加行的方法,直接修往生四因也是可以的。

主持人:

堪布,您剛才提到了往生四因,可能並不是所有人都特別了解,您能不能簡單地給大家介紹一下都有哪四因?

堪布:

往生四因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四個條件:一是觀想阿彌陀佛;二是累積資糧,在大乘佛教裡累積資糧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就是修七支供;三是發菩提心;四是做任何善事以後,迴向並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這四個,很簡單的。

主持人:

好,謝謝您!觀眾朋友們,本集節目先到這裡了,我們下期節目再見!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S2C5_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png

突發狀況下往生極樂的關鍵

《慧燈·問道》「超越生死篇」第6期  主持人: 觀眾好友們,大家好!在上期節目中,慈誠羅珠堪佈為我們講解了臨終時的一些注意事項。如果大家還有問題的話,可以提問了。 &nb ...

S2C5_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png

這個姿勢讓你來生不墮惡趣

《慧燈·問道》「超越生死篇」第7期  主持人: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這一期的《慧燈·問道》節目。我們先掌聲有請慈誠羅珠堪布!歡迎您! 在上期節 ...

S2C5_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png

臨終關懷:帶著勇氣和希望離開

《慧燈·問道》「超越生死篇」第8期  主持人: 歡迎收看這期的《慧燈·問道》節目。 堪布,您好!我記得您在之前的課程裡講到不動佛心咒的運用,例如把印了不動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