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慧燈・問道-第二季 我想直接造個理想世界,行不行

我想直接造個理想世界,行不行

分享

S2C3_解開初學的困擾.png

《慧燈·問道》「初入佛門篇」第6期

主持人:

各位觀眾朋友,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這一期的《慧燈·問道》節目。在這一期的節目當中,我們邀請到慈誠羅珠堪布繼續為我們答疑解惑,希望能為初學佛的朋友們帶來一些幫助。

 

觀眾:

堪布,您好!既然萬法唯心造,那為什麼我們不能夠隨心所欲,想造成什麼樣子就造成什麼樣子呢?

主持人:

這個問題很詼諧。

堪布:

這一定是很多人想問的問題。佛教裡面,尤其是大乘佛教,口口聲聲說萬法唯心造,佛經和論典裡都這麼講。但這句話很容易讓我們產生這樣的疑問:既然萬法唯心造,那我為什麼不能把這棟房子變成另一種樣式,或是把這張桌子變成另外一種形狀呢?產生這種疑問是可以理解的,不過,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萬法唯心造」。

「萬法唯心造」最簡單、淺顯的意思是:當你很開心、心情很好的時候,生活中的一切都會帶給你好的情緒。因為自己心裡很愉悅,所以感覺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在對你笑,沒有一個人讓你感到鬱悶、不愉快。而且這時候,即使周圍環境和生活狀態很糟糕,你也不會在意,甚至會覺得很好、很滿足。反之,如果自己內心狀態不好,就算住在最好的地方,也不會感到快樂。

就像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發現看到的每張臉都不高興。尤其是患有憂鬱症的人,他會覺得別人都對他不好,都在說他、侮辱他等。有的憂鬱症患者,就算別人對他笑一下或打個招呼,他都會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甚至兩三天都沉浸在痛苦中無法自拔。其實別人對他根本沒有惡意,就是打個招呼而已,但因為他自己的內心出了問題,才會這樣曲解別人。

平常我們和父母、朋友、同事相處的時候,也常常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雖然大家都知道這樣不對,也沒有必要,但當時就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常常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導致大家都很不開心。這時不要向外去要求別人改變,而是往內改變自己的心態。調整自己的內心,才能避免誤解,讓心情放鬆下來。每個人都從自身做些改變,所有問題就解決了。

在生活中,有時因為我們對物質特別挑剔,導致自己總是沒有滿足感,心裡非常煩躁。這時我們不要再去外面找答案了,要知道最嚴重的問題不在外面,而在裡面。如果希望環境能帶給自己一些幸福、快樂,那麼就要調整自己的心態,這樣環境就會帶給我們幸福感。

以上舉的幾個例子,是對「萬法唯心造」最簡單的理解,也是離我們生活最近、最實用的理解方法。另外一個更深層的「萬法唯心造」就比較難理解了,在這個層面上,雖然確實是萬法唯心造,但我們要去改變,或者是運用到生活當中,仍然有一定難度。

佛教講的「萬法唯心造」,就是說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實際上是我們自己創造的。這是不是跟唯心主義的觀點一致呢?當然不是,只是某些地方表面上看起來稍微有點像。這個觀點所表達的意思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東西,是我們的視覺創造出來的;我們聽到的聲音,是我們的聽覺創造出來的;我們聞到的氣味,是我們的嗅覺創造出來的…… 其實我們活在一個自己創造的世界裡。當有一天,我們把這一切都打破了,從這個世界走出來、不再繼續創造這個世界的時候,我們就解脫了。

但是,要把這個理論運用在人生中有點難,前提條件是我們需要有一點點覺悟。當有了這個覺悟的時候,無論人生中遇到什麼樣的問題,即使再嚴重,都能輕而易舉地解決;如果我們沒有這個覺悟,或者當覺悟還達不到這個層面時,很多時候還是難以用上。雖然是萬法唯心造,但是這個世界已經定型了,因為我們過去的執著把它變成了這樣,所以現在要改有點難。

這就像某個電腦程序,大家都知道這是人寫出來的。人把程式編完以後,電腦就會照設定的程式去工作。雖然程式是人寫的,但是我們也無法隨心所欲地改變其中的步驟,除非是到後台把程式改了,電腦才會改變它的運作方式。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要改變現實生活的話,那這個程式的後台又是什麼呢?就是我們的阿賴耶識,它是精神、意識最基礎的層面,相當於人腦的後台。今天我們看到的好的、不好的東西,形形色色的世界,過去經歷的所有事情…… 這些程序就儲存在阿賴耶識裡。如果想改也可以,但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要到阿賴耶識裡改。在阿賴耶識裡將程式改寫之後,我們怎麼改,它就怎麼運作,這與電腦的工作原理一模一樣。

那我們要如何進入阿賴耶識呢?進入了以後又怎樣去改?這些都需要具備比較高的佛學知識以及具體的操作方法。用佛教的話來講,這個叫作修法,也就是修行的方法,有了這些方法就可以改變。如果不從這個地方下手,那我們不可能從表面上改變這個世界。就像電腦程式一樣,我們不可能坐在電腦螢幕前面,想讓它怎麼樣就怎樣。

雖然這個世界確實是唯心所造,但直到現在我們都認為,自己所看到的一切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是實實在存在的物質。但實際上,我們所看到的物質是什麼呢?一個是物質的立體空間的形狀;另外一個是物質的顏色。除了這兩個以外沒有物質,所謂的物質都包含在這兩個要素裡。

物質本身沒有顏色,顏色是我們視覺中的影像,這在物理學上講得非常清楚。我們看到的五彩繽紛的顏色,其實並非物質本身的顏色。那麼這些顏色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就是我們大腦裡的一個畫面而已。我們一直都把自己大腦裡的這個畫面,誤以為是外在的東西。例如我們做夢的時候,夢裡的世界其實都在我們的大腦或是內心裡面,外面並不存在夢中所看到的一切。但是每次做夢的時候,我們都把自己大腦裡的這個畫面當成一個真實的世界,夢裡的痛苦、快樂和現實生活中一樣真實,然後我們就在這個夢幻的世界裡拼命掙扎。

如果現實生活也是這樣,這會令人有點難以理解。但是,當我們分析自己所看到的形象、聽到的聲音時,就會發現,其實現實生活中的物質都不在外面——用佛教的話來講,就是在我們的意識中;用科學的話來講,就是在我們的大腦裡。這兩者並不矛盾。

我們看到的都是自己大腦裡面的畫面。顏色、立體空間的形狀都是錯覺,絕對是錯覺。怎麼證明這個是錯覺呢?非常簡單,如果肉眼的靈敏度再稍微高一點,那我們看到的這張桌子、這棟大樓就不是現在這樣了。佛教裡有個名詞叫做旋火輪,旋轉的火像車輪一樣,發出環形的火光。比如說,當我們點燃一支香,不移動的時候它就是一個點,慢慢移動的時候也是一個點,但是,如果旋轉的速度快到一定程度,那麼它看起來就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環。

電影《超體》(Lucy)裡面就把這個道理講得很懂。例如一輛卡車,如果它以正常的車速從我們的眼前開過去,那我們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如果它的速度非常快,快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根本就無法看清楚它到底是什麼,因為它在我們的眼睛裡變成了一條線,而不是一輛車。又如,晚上我們抬頭看星空時,有很多流星從夜空中劃過,從東邊到西邊,或從西邊到東邊,看起來就像是一條線。但實際上流星並不是一條線,只是因為它的速度很快,所以在我們的視覺裡它變成了一條線。

構成物質的每一個原子也是這樣。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每個原子核的周圍都有一些高速運動的電子,但我們看不到這些高速運動的電子,在顯微鏡下面,也只能看到一個點狀的東西。這個點其實不是一個點,而是很多的電子在運動,但在我們的眼睛裡變成了一個點。就像剛才講的,一支香高速旋轉的時候,它在我們眼裡就是一個環形的火光;當這支香離我們遠一點,或者旋轉的圈再小一點,那時我們就連環形的光都看不到,看到的只是一個紅色的點。因此,原子本身就是我們視覺的錯覺,很多的錯覺湊在一起就變成了所謂的分子,然後很多更大的分子湊在一起就變成了物質。也就是說,我們所看到的物質的形狀,實際上從原子開始,就是由我們自己的視覺創造出來的。

所以眼前的椅子,它之所以成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除了它的物質成分以外,還必須有我們的視覺參與其中。如果我們的視覺不參與了,那麼它就沒辦法變成這樣的椅子。所有東西都是這樣,這是實實在在的道理。如此一來,我們會很容易發現:原來這個世界的顏色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這個世界的形狀,無論圓的、方的,長的、短的,也都跟我們的視覺有關係。

實際上,我們的眼睛除了形狀和顏色,還看過什麼嗎?沒有,我們看到的就這兩個,而這兩個都是錯覺。由於這個錯覺從出生就伴隨著我們,因此我們不認為這是錯覺,一直把它當成外面的世界。其實有一樣東西,它常常都在提醒我們這一切都是假的,但我們從來沒有把它當一回事——這個東西就是夢。夢告訴我們,它可以變換出很多奇妙的東西,以此來欺騙我們。遺憾的是,隔天醒來後,我們也沒有往這方面去做更深入的思考。

除了眼睛看到的以外,耳朵聽到的、鼻子聞到的、身體接觸到的…… 統統都是這樣。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80%都來自我們的視覺,因為只有眼睛看到後,才能了解其他更多的知識,而眼睛看到的其實都是錯覺。這就說明,我們80%的知識都來自錯覺。但這些錯覺暫時不會改變,因為這個程序已經在我們的阿賴耶識裡面編寫好了,如果沒有刻意地去變動後台的程序,那麼這些錯覺都會顯得非常真實,因為所有的設計都天衣無縫,所以我們一輩子也不會發現它的漏洞。

那在這個世界裡,到底有沒有一個跟我們的主觀意識沒有任何關係的、所謂客觀存在的東西呢?這也是科學家最頭痛的事。這個所謂客觀存在的東西到底有沒有?繼續分析下去的話,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科學家對此沒有把握。佛教認為再這樣分析下去的話,最後就是一無所有。

如果最後是一無所有的話,那這個世界怎麼會無中生有呢?其實並不是無中生有,真正的「有」存在,就是我們內在的精神。我們的精神就像一個投影儀,這個世界就是它所投影出來的畫面,但我們一直都不知道這個世界是自己投影出來的,以為本來就存在一個這樣的世界。其實這個世界的生滅等任何一個變化,它的程序就在我們的阿賴耶識中。

那這個程式是誰編的呢?是上帝、創造者,還是民間講的鬼神?佛教認為都不是。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因緣,這個因緣就叫作緣起。佛教認為這樣的程序和因緣不需要上帝、鬼神等的參與,物質有自己的因緣,它會根據自己的因緣而改變。

如果要進一步去了解的話,那就要去學般若波羅蜜多,學龍樹菩薩的中觀。如果我們學到了、體會到了,那麼在我們的生活中,這個力量就非常強大,它能夠從根源解決所有問題。不過這有點難,要我們先修行、學習,提升自己的覺悟。當我們有這樣的覺悟時,才能夠發現這個真理。

我們剛才講過了,這個理論並不難,但光是知道理論不一定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還需要修行。首先理論上要明白,然後再去打坐、修行。到了一定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把這個理論運用到生活中,以此來面對人生的所有坎坷及一切變化。從此以後,人可以徹底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輕鬆自在,這個時候沒有任何約束,是真正的自由、自在。

佛希望眾生都能達到這個境界,這就是佛教講的幸福、快樂。除此之外的幸福、快樂,佛教也不否定。但是佛教認為,在智慧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沒有提升到這個層次之前,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其他幸福、快樂,雖然也叫作幸福、快樂,但其中摻雜了太多不幸福、不快樂的因素。所以,佛教很多時候不太提倡大家去追求這種幸福。

這就叫作萬法唯心造。雖然是唯心造,但是不能隨心所欲地改變,原因大概就是這樣。

主持人:

謝謝堪布!這是關於「萬法唯心造」的全面介紹,這句話我們都聽過很多次,但今天第一次對其真實的含義有了深刻的理解。

感謝堪佈為我們所做的精彩解答,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本期《慧燈·問道》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我們下期再會,謝謝!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S2C4_死亡不是愛的終點.png

關於死亡這件事,你認真地想過嗎

《慧燈·問道》「初識生死篇」第1期  主持人: 大家好!歡迎收看《慧燈·問道》,在本集節目中,我們要談一個特別的話題-死亡。 近幾年流行一本書,叫作《西藏生 ...

S2C4_死亡不是愛的終點.png

雨紛紛,杏花村-清明時節全攻略

《慧燈·問道》「初識生死篇」第2期 主持人: 大家好,歡迎收看《慧燈·問道》。 上期節目中,就如何面對死亡的話題,我們與慈誠羅珠堪布進行了交流,這一期節目我們將繼續這 ...

S2C4_死亡不是愛的終點.png

明明為他好,竟然是殺生

《慧燈·問道》「初識生死篇」第3期 主持人: 大家好,歡迎收看《慧燈·問道》! 上期節目,我們就死亡的話題與慈誠羅珠堪布進行了交流。這期節目,我們將繼續這一話題。讓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