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教言精粹 不一樣的佛教:不強迫眾生、不捨棄眾生

不一樣的佛教:不強迫眾生、不捨棄眾生

分享

013不一樣的佛教:不強迫眾生、不捨棄眾生.png

佛教跟很多宗教都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它非常尊重每一個人自己的信仰,從來不使用強制性的手段來傳播佛教的教義。比如用強制性的方法讓人改變信仰,這在很多宗教歷史上都有過,但在佛教歷史上,基本沒有發生過這樣大規模的事情。

為什麼在佛教歷史上不會出現這樣的事情呢?因為釋迦牟尼佛已經說得很清楚了,這個是不允許的。為什麼不允許呢?因為每個人的根機都不一樣,有些人學佛有好處,有些人時機暫時不成熟,現在去學佛未必對他很好,那麼先去學基督教或者其他宗教,說不定對他來說更合適一些。

雖然佛教很好,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應,所以釋迦牟尼佛非常重視人的根機。他傳法的目的並不是要擴展自己的勢力、擴大佛教的範圍,這不是他的終極目的。那麼他的目的是什麼?他的目的是利益眾生。所以釋迦牟尼佛考慮的是,怎樣能利益眾生就怎樣去做,怎樣能幫助到人就怎樣去幫助。如果一個人比較適合用佛法來幫助,就讓他學佛;如果佛法不適合,基督教比較適合的話,就讓他先學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等也都是一樣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的根機不一樣,所以適合每個人的宗教也不一樣。

要解決人類的貪嗔癡、生老病死的問題,最終極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證悟空性,但是這個終極的方法未必每個人一開始都能適應。佛陀就是考慮到這一點,所以在佛經裡面明確地規定:比如說,一個學大乘佛教的人,通過強制性的方法或者是一些不正當的手段,讓一個原本信仰小乘佛教的人改變信仰去學大乘佛教的話,這是犯戒的。為什麼犯戒呢?因為這個人如果繼續學小乘佛教的修法的話,這對他是有幫助的;如果在機緣不成熟的情況下,沒有考慮這種方法對他有沒有幫助就讓他改變信仰,或者是讓他放棄小乘佛教進入大乘佛教,那之後他在大乘佛教的路上能不能走得好,這個也不好說。如果他在小乘佛教的道路上能學得好走得好,轉變了以後卻學不好走不好,那這樣不就是傷害他了嗎?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盲目地、強制性地讓對方改信外道或者佛教內部的其他教派,是錯誤的,佛不允許這樣。

正是因為沒有用強制性的方法去傳播,所以今天全世界的信徒當中,佛教徒少得可憐。雖然我們不能用不正當、強制性的手段,但是正當的傳播還是很需要的,我們每一個佛教徒都有義務和責任去傳播。為什麼要傳播呢?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佛法。比如每個人的同事同學、家庭成員、交際圈子裡,有很多很多人是需要佛法的,不管他們信還是不信,承認或不承認,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真正需要佛教的這些方法的。因為很多人覺得活得很沒有意義,很悲觀、很消極;雖然很多人有錢,但是不開心、不幸福;或者有些人因為家庭、感情、婚姻、工作等等的原因,活得非常不幸福,很痛苦,這種人越來越多,我們每個人身邊都有這樣的人。這些人如果學佛了,哪怕他們不會完全地投入,只要願意接受一部分佛教的方法,那麼也可以解決他們的問題。

需要這種説明的人非常非常多,那我們為什麼不去幫助他們呢?為什麼不去說、不去分享呢?當然,如果我們自己什麼都沒有的話,那就沒有什麼可以分享的了。如果我們不學習、不修行,不去學習佛陀的智慧,不去學習佛陀的慈悲心,整天就是為了升官發財燒高香、燒頭香,這樣的話,雖然學佛學了很長時間,但是沒有學到任何東西。如果沒有學到任何東西,那麼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呢?

內容出處:
慧燈之光官網 — 慧燈禪修課之《三個差別》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012「外道」非貶義 分清內外很重要.png

「外道」非貶義 分清內外很重要

外道或者外教,是指除了佛教以外的宗教。外道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只是從一個不同的角度來定義的。比如說,從基督教或者印度教的角度來講,佛教是外道;從佛教的角度來講,除了佛教以外的宗教都是外道。 作為一個佛 ...

011佛教徒&非佛教徒,最關鍵的差別是什麼?.png

佛教徒&非佛教徒,最關鍵的差別是什麼?

什麼叫佛教徒?凡是皈依三寶的,即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都叫做佛教徒。 皈依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等,就是皈依佛;皈依佛教顯密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皈依法;皈依佛教的僧眾,就是皈依僧。像這樣皈依佛 ...

009大小乘佛教是怎麼區分的?.png

大小乘佛教是怎麼區分的?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是怎麼區分的呢?從地域上看,像雲南的上座部以及泰國、緬甸這些南方國家的佛教叫做小乘佛教;像漢傳佛教、藏傳佛教、日本佛教等,這些叫做大乘佛教。但實際上,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真正的區別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