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慧燈・問道-第三季 五個字讀懂佛教

五個字讀懂佛教

分享

第三季-民間信仰篇1.png

《慧燈·問道》「民間信仰篇」第1期

主持人:
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這一期《慧燈·問道》的節目的現場。大家都知道佛教傳入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個漫長的時間裡,佛教在本土化的進程中,與當地的民俗和信仰已經相互相融了,以至於後來我們很多人已經分不清哪些是佛教的本意、哪些不是。還有一些人更是佛、道不分,甚至把民間的風俗和信仰當成是佛教。

本次節目請到了尊貴的慈誠羅珠堪布,來和我們大家一起談一談,被「誤解」的佛教。我們先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尊貴的堪布。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各位觀眾的時間了。對於相關的話題,有什麼疑惑和意見,可以提出來,尊貴的堪布會一一解答。

觀眾:
堪布您好,一直以來總有一種觀點,認為佛教是燒香拜佛、封建迷信。請問堪布,如何簡單有效地破除大家的誤解?謝謝堪布。

堪布:
佛教裡面有一部分是燒香拜佛,但它不是佛教的核心部分。我們佛教徒經常到寺廟去燒香拜佛,尤其是大年三十,人特別地多。這對一個佛教徒來說,是我們對於佛的一種尊敬,對佛表達我們的恭敬心,但它不是佛教的全部內容,更不是佛教最核心的部分。

佛教的核心的部分,我們用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來講的話,就只有兩個字,也可以說除了這兩個字以外,就沒有佛教了,整個大乘佛教全部可以歸納為這兩個字:「智」和「悲」。「智」就是「智慧」,「悲」就是「慈悲」。

佛教裡面,比如說佛教寺廟的建築,以及佛教用的很多法器,還有很多佛教的壁畫、裝飾等,都在象徵「智」和「悲」。在大乘佛教裡面,處處都提到「智悲」、「智悲雙運」。「雙運」的意思是說,需要有「智」,同時也需要有「悲」,這兩個是結合的。

「智悲雙運」是佛教的核心的部分,這就是真正的佛教。

那我們怎麼樣學佛呢?燒香拜佛不是它最核心的部分。學佛最重要的可以歸納為三個字:「聞」、「思」、「修」,就這三個字。

「聞」,我們去聽聞佛法、去學習,學習的時候,因為佛教的這些內容比較深奧,我們自己拿一本書看的話,可能有點難,理解得不是很透徹,所以我們首先要去聽,比如說任何一個學校的學生都要去聽老師的講課,聽完了以後自己可以自學,但首先要去聽,全世界學校都是這樣子。

佛教也是這樣,首先我們去聽,聽佛教的內容。剛才我們講的「智」和「悲」這兩個字,要怎麼樣融入到我的心裡?我怎麼樣把它落實到我的生活當中?我的工作當中?我怎麼樣去實踐?這個都要去學習,這些方法都要去學習。

首先要去聽,這叫做「聞」;然後是「思」,思就是「思考」。思考的這一部分,佛教跟其他很多的宗教是非常不一樣的。比如說,佛教雖然也講信仰和信仰的重要性,但是這個「信仰」要看它是怎麼來的。如果是盲目的信仰,你自己不去思考、不去觀察,盲目地信仰某一個宗教,包括佛教在內,佛都不是很讚嘆。這種(盲目)信仰的話,在學佛的過程當中,萬一有一天遇到了一些其他的觀點、學說,那麼你的這種盲目信仰,有可能從根本上就發生動搖。這樣子的話,你在上面花的很多時間全部都瓦解了,佛不太贊同這樣子的信仰。

佛鼓勵我們去思考、獨立思考,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佛陀在密法和大乘佛教的顯宗裡面都有提到過,你們千萬不要因為我是佛,所以我講的都是對的,千萬不要這麼以為。

有一次佛跟他的侍者說,你千萬不要因為我是你的親戚,你就以為我講得都是對的。你也千萬不要因為我是佛,我是釋迦牟尼佛,所以你就覺得我講的都是對的、都應該要接受,千萬不要這麼想。

還有一次,因為佛的長相非常莊嚴,用現代的話來講的話是長得非常帥,於是佛就說,你千萬不要因為我長得帥,所以我說的都是對的,這些都不能這樣子理解。侍者問佛陀:「那我怎麼樣去理解你的話呢?」佛說:「你在我講話了以後呢,找一個稍微比較安靜的地方,去靜下來,自己去思考一下這些道理到底是不是這樣子,你自己去思考。」

佛經常在佛經裡,尤其是大乘佛教裡,經常有這樣子的話。佛說:「你們一定要自己去思考!如果自己不思考,我們人云亦云地去相信某一個觀點、接受了,在當時可能沒有什麼問題,所以你在這個觀點上面花了很多時間,比如說學習、思考,但到時候你發現這是錯的,這樣子的話,可能你的一生的功夫都沒了,很危險的。所以佛鼓勵我們去思考,這個叫作聞,之後是「思」。

在藏傳佛教裡面,有一個環節是辯論,辯論就是一個最好的獨立思考方法。辯論的過程中,它沒有任何的約束、沒有任何的侷限性,只要你自己想得出來這些理論,你都可以去辯論、去提出來,都沒問題的。

我們一個人學習的時候,也可以討論,可以自我辯論。比如說我平時的常識告訴我是什麼,然後佛的這個理論告訴我什麼,我把這兩個(常識和理論)讓它們進行一個辯論,一個人也可以進行這種辯論。然後兩、三個人,師兄們在一起的話,我們不需要到寺廟裡面去辯論,大家一起討論,這個時候有人會害怕是不是這樣子討論會對佛不恭敬呢?對佛法提出各種各樣的疑問,是不是不合理?根本就沒有這回事。你提出來的疑問越多越好的,因為你提出來各種各樣的疑問、質疑之後,就一定會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法,一定會找到答案。如果沒有這種辯論,你以為這個是這樣,但是有一天如果聽到了另外一個觀點,這時候你就答不出來,也就發現是你錯了,這樣子非常地不划算。所以佛說,你一開始的時候就要學會懷疑,這和西方提倡的懷疑論一樣。

佛教最終是講「信仰」,但是這個信仰,通過這樣子的一系列的聞思,最後你就會獲得最終的智慧。比如說像《華嚴經》也講了聞所得的智慧、思所得的智慧、修所得的智慧。這三種智慧非常非常重要。「聞所得的智慧」是我們去聽某一個師父講佛經,雖然還沒有來得及修和討論,我們也聽懂了,聽明白了一些內容、增長了一些知識,這也是一種智慧,然後通過自己的思考,就更加地深入了。這樣以後,智慧就更加增長,這叫作「思所得的智慧」。然後這個裡面最關鍵的一個,就是最後就是要「修」,如果不修的話,比如說我們理論上學會了很多的知識,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都清楚了,但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要面對一些問題的時候,這些理論根本就用不上。我們明明知道不可以這樣子做,但我就非要這樣子做,我控制不了自己、控制不了煩惱。所以必須要去修,打坐修行,這樣子以後,就得到這三種智慧。

通過聞、思、修,有了這樣子的智慧,這是剛才我們講的兩個字裡面的其中一個。我學到了(智慧)以後,有什麼用呢?然後就需要有「慈悲心」。有了慈悲心以後,我就可以自利利他;我學到的東西,可以分享給其他人。

在這個年代,物質生活非常欠缺、需要幫助的人,可能比較少;精神上缺乏了一些東西,導致生活、工作、家庭一系列問題,非常需要精神上幫助的人,卻有很多。這個時候,你就用慈悲心,無條件地把這些(學到的智慧)分享給身邊的人,從身邊的人開始做起。這就是一種體現慈悲心的方法,這就叫作「佛教」。「智」和「悲」是佛教,學習的方法是「聞」、「思」、「修」,加起來一共就五個字。

這五個字:方法是「聞」、「思」、「修」,內容是「智」、「悲」兩個字,加起來只有五個字,很簡單吧。

主持人:
謝謝堪布的解答,下一位。

觀眾:
尊敬的堪布您好,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我有一個朋友他修的那個法門據說是附佛外道,我想請問您一下,什麼是附佛外道呢?另外,在和這樣的朋友接觸時,我怎麼才能既保持自己的慈悲心,同時又不受他的影響?謝謝您。

堪布:
附佛外道這個詞,是一個佛教的術語,很早以前就在佛經裡面出現過。它的定義簡單說,比如有些人打著佛教的旗號,例如藏傳佛教、漢傳佛教或者是南傳佛教,打著這些佛教的旗號,然後自己又創建一個新興的教派,所謂的「新興的宗教」這樣。但是這個新興宗教的內容,雖然是打著佛教的旗號,或者是佛教裡某一個宗派的旗號,例如藏傳佛教、禪宗、天臺宗等,它雖然打著這樣子的佛教旗號,但是講的卻是所謂的新興的宗教,完全違背佛教的本意,裡面很多的觀念,以及它的行為、方法,都不是大乘佛教的本意,是被扭曲了。這樣子的東西,外表上它說這個是佛教,實際上卻是所謂的新興宗教,這些都是屬於附佛外道,大概就是這樣子。網路上有比較詳細的解釋,可以上網去搜。

觀眾:
謝謝堪布。我第二個問題是,我和他接觸的時候,怎麼才能既保持自己的慈悲心,同時又不受他的影響呢?

堪布:
他雖然是附佛外道,這是他的信仰問題,但是他人本身不一定有什麼問題。比如說他是你朋友、同事,你可以保持你們過去的這種關係,沒有問題的,並不是說因為他的觀念、他的宗教信仰有問題,所以我一定要跟他保持一定的距離,不一定。但是你剛才提到的,比如說你想幫助他的話,那麼確實附佛外道對人還是有一定的傷害、危害的。比如說,很多人認為這個是真正的佛法,然後就用了很多的精力去學習,最後什麼也沒有得到。這樣對很多人的傷害是比較大的,比較嚴重的。所以如果你覺得他會聽你的話,那你以慈悲心的這個角度去說一說、去勸他一下他。但這種人往往都是非常厲害、非常頑固的,不一定能夠聽你的。

主持人:
不一定聽得進去。

堪布:
對。如果你覺得他會聽你的話,那你就勸一下,這個是表達你的慈悲心,對他的慈悲心。另外一個,比如說你不願意受到他的影響,那最好(的方法)不是你不接觸他,也不是不跟他來往,最好的方法是你自己把佛學好。你把佛學好了以後,你自己有能力辨別什麼是佛、什麼不是佛;什麼是佛教、什麼不是佛教。如果你有這樣子堅定不移的信念,就算你天天都在附佛外道裡面生活、工作,也根本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我們平時想「我會不會受到他影響?」,這就是因為我們的自信不夠強,所以我們自己要好好學習佛法、修行,提高自己對佛教的認識,這樣子以後就不會受到什麼影響。

主持人:
謝謝堪布。來,下一位。

觀眾:
您好堪布。我想有一個問題想諮詢您:本命年會不順利,這樣的說法特別地普遍,在藏地有這樣的說法嗎?

堪布:
有這樣子的說法。這個看起來好像也有一定的道理,所以在本命年的時候,每個人平時出差、做一些事情,要稍微小心一點、更加小心一點。還有比如說可以做一些佛事,平時打坐、持咒,做一些這樣子的事情。如果你不太喜歡持咒這些方法的話,那可以多參加一些慈善活動,做一些對他人、對社會有利的事情,這就可以改變本命年時的一些不順利。

觀眾:
謝謝堪布。

主持人:
通過堪布的講解,我們本命年可多做一些善事、多做一些好事,這樣就可以化解我們本命年的這種(不順利)。我們現在還認識不到的這種規律,是不是這樣?

堪布:
是。我們也不要對這個本命年有什麼恐懼,本命年可能會稍微有點不一樣,但是做一些善事,這樣子去改變。改變了以後就沒問題的。

主持人:
好,謝謝堪布。觀眾朋友們,今天這期節目到這就結束了,我們感謝堪布,也謝謝各位觀眾的熱情參與,下一期節目再見。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第三季-相處之道篇3.png

如何與不同信仰的人相處

《慧燈·問道》「相處之道篇」第3期 主持人:各位觀眾好,歡迎大家繼續收看本期《慧燈·問道》節目,我們將繼續聊一聊「相處之道」這個話題,掌聲有請慈誠羅珠堪布,歡迎您的到來。 ...

第三季-相處之道篇2.png

佛法裡也有夫妻相處之道

《慧燈·問道》「相處之道篇」第2期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收看《慧燈·問道》。在上一期節目裡,我們請慈誠羅珠堪布為大家解決了很多人與人相處的問題,這期節目,我 ...

第三季-相處之道篇1.png

拿什麼「拯救」您,被保健品套牢的父母大人

《慧燈·問道》「相處之道篇」第1期 主持人: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本期的《慧燈·問道》的節目現場。我們生活在社會裡,社會是人與人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組成的。在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