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平時的實際行善當中,有一件事是必須要做的,是什麼呢?
比如說,我今天想到某一個寺院去燒香拜佛,這個念頭出來以後,第一個要做的是什麼呢?它的預備工作是什麼呢?大家都會說,首先把車開到寺院,然後去買香,買到了以後才可以去點香。其實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準備工作。那是什麼呢?最重要的就是,當你冒出想去燒香拜佛這個念頭的時候,首先要回頭問問自己,我為什麼去燒香拜佛呢?要觀察一下我的動機是什麼。
首先觀察動機,然後確定是屬於不善的動機、無記的動機或善的動機當中的哪一個。如果是不善的動機,就沒有太大的意義了,在這個動機的基礎上最好就不要去燒香拜佛,只有把這個動機改善了以後才可以去。如果動機是無記的話,沒有什麼善惡,只是因為今天沒什麼事情,覺得很無聊,就去寺院燒個香,那就更沒有意義,更不要去了。要去的話,就要把這個動機改變了再去,沒有改變之前還是不要去了,不善、無記就是這樣。
善有三種,低等、中等、高等。如果動機是善的,但是最低級的善,這樣的話叫做人天福報。那我們是學大乘佛教的,這樣的話也不能去,去了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如果一定要去,就要把這個動機改成菩提心,至少改到一個勉強的菩提心。主動的菩提心目前對我們來說是很難的,這個很正常。一開始的時候就有非常主動的、非常標準的菩提心,那不得了了,一般都不可能的,逐步逐步地就會有的。
如果發現我的動機是小乘佛教的動機的話,那也不是很好。因為我們是學大乘佛教,所以小乘佛教的也不算很好,還是要改到大乘佛教的動機以後才可以去。
如果在觀察的過程中發現,我是為了度一切眾生、要成佛,所以要去燒香拜佛,如果是這樣的動機的話,那就趕快去燒香,這個就是最標準的動機。
實際上,我們做任何事情,比如一個人想買花供佛,那他的準備工作是什麼呢?大家都會說是拿錢買花等等,然後都不及格了。不是這些是什麼呢?就是第一個冒出的念頭——我要去買花供佛的時候,要問自己為什麼要買花供佛呢?想幹什麼呢?然後就一個個地去看,是不善的、無記的還是善的動機,是善的當中低級的、中級的還是高級的,一個一個想。如果是前面這些,那還是不要去了,要把這個動機改完了以後再去。如果發現是菩提心,那就非常好,趕緊去做這件事情,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每一次都要這麼做。
但是我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想去燒香就燒香,想去拜佛就拜佛,基本上不會問自己為什麼去燒香拜佛,實際上就是不為難自己。如果你覺得只是好玩,那這個動機就不重要了,燒香拜佛就可以了。如果想行善,那首先就不能不問這個動機是什麼,然後看看這個動機需不需要改善、升級,升到什麼樣的級別,這個特別重要。如果每一次行善的時候都懂得這麼去做,有這樣的程式,以後每一件事情都會逐漸變成大乘佛教的法。否則的話,因為我們無始以來就是自私自利,對現世非常地留戀,看不見的東西不怎麼管,說是要解脫,但是現世跟解脫相比,我們還是偏重于現世。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去觀察自己的動機的話,很多動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人天乘或小乘,最好的情況也就是這兩種了,成為大乘佛教其實真的很難。
所以必須要這樣問,確定這個動機特別重要,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準備的,先確定這個問題,然後再去考慮買花還是不買花、燒香還是不燒香。這是我們實際行善過程當中不能缺少的,特別重要。
內容出處:
慧燈之光官網:慧燈禪修課之《三殊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