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佛教的要求是什麼呢?比如說,我們受戒、持戒、忍辱、佈施等,六度、五戒、三皈等所有這些都是不能有執著的,必須要在精通如幻如夢的境界當中行善。如果我們的出離心、菩提心都有了,但還沒有證悟空性,然後對六度、五戒……包括聞思修行等還有執著的話,那麼最後的問題還是沒有辦法解決。出離心和菩提心雖然是非常好的基礎,而且這個基礎是任何人都必須要有的,但它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
比如說,菩提心可以分為兩種,一個叫做勝義菩提心,另一個叫做世俗菩提心。在五加行當中有菩提心的修法,這個就是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那勝義菩提心是什麼呢?實際上就是證悟空性。禪宗講的明心見性用另外一個名字來描述的話,就叫做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是證悟的智慧,如果在沒有證悟智慧的情況下行善,包括持戒、忍辱、聞思修行、燒香拜佛等,我們對所有這些行善都有執著的話,那麼最後一種無明愚昧就還沒有放下。沒有放下的話,哪怕是像一粒芝麻大小的執著,也會阻礙解脫,這在佛經裡面講得很清楚。
出離心和菩提心雖然是非常好的基礎,但它不是唯一的解決方法,最後還是需要證悟空性的智慧。有了證悟空性的智慧以後,我們就可以在如幻如夢的境界當中去持戒、忍辱、修禪定等。這時候,我們不但對自己沒有執著,對這個世界、這些世俗的東西沒有執著,而且連修行、聞思這些也都沒有執著了,這個時候就精通了空性、明心見性。在明心見性的狀態下行善,就是大乘佛教裡最理想的狀態,最頂級的行善,這叫做福慧雙運。
福慧雙運二資糧當中,慧就是慧資糧,證悟空性就叫做慧資糧;世俗菩提心和出離心叫做福資糧;雙運就是分不開的意思。當我們成佛的時候,慧資糧讓我們成就佛的法身,實際上就是讓我們證悟的意思;福資糧讓我們成就佛的報身和化身。法身是佛的本性;報身和化身都叫做色身,是以福資糧來成就的。我們現在福慧雙運,以後成佛的時候,既是證悟空性,獲得法身的果位,同時也可以由化身和報身來度化眾生。
所以,我們修大乘佛教的時候,既要修福資糧,也要修慧資糧,這就叫做福慧雙運。
內容出處:
慧燈之光官網:慧燈禪修課之《三殊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