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這兩個字的真實意含義,並不在於有沒有取法名,也不在於有沒有皈依證,而在於自己心坎深處的一種誓言和決心。
皈依的含義
智信三寶
一個弱小的小孩子,若被狗或其他動物追逐的時候,他會感到恐怖,然後就會呼喚媽媽的名字,並跑到媽媽跟前尋求庇護。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他對這些動物有畏懼感,他相信他的媽媽能夠救他,所以他不去投靠別的地方,而是跑到媽媽跟前。
皈依也是一樣,我們感覺到輪迴非常可怕,如何從輪迴裡逃脫呢?只有皈依三寶,才能有希望。
但是,首先不提倡盲目地信仰,而是要去了解這些知識,這些知識包括輪迴根源、斷除輪迴的方法等,在了解知識的同時,自己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信心,這叫做理性的信心,這在皈依之前是非常重要的。
皈依的本體
六種決心
皈依佛的時候,要發誓:
第一,我從今天起生生世世乃至成佛之間,釋迦牟尼佛等佛為我的導師,導師是什麼呢?就是引導我們奔赴解脫的人。我們就要聽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他給我們怎麼指路,我們就怎麼走。
第二,就是除了釋迦牟尼佛以外,其他世間的鬼神、造物主,都不是我們的導師。
必須有這兩種決心才會有皈依的戒體。
皈依律法的時候也要發誓:
第一,我從今天起乃至成佛之間,生生世世將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法作為我的道。道是什麼呢?就是我們要修的法。必須下這樣的決心。
第二,除了佛法以外,不將其他宗教的法作為我的道。
有了這兩個決心以後,就有了皈依法的戒體。
皈依僧眾的時候同樣也要下決心:
第一,我從現在起乃至成佛之間,生生世世將學佛的僧眾作為我的道友。只有學佛的僧眾才是我們的道友。因為他們有足夠的能力,讓我們順利地到達彼岸,所以是我們的道友及同伴。
第二,除了這些僧眾以外,修邪魔外道的法或者是不修法的人,他們雖然也同樣是眾生,但也不能將他們視為我們的道友,要發這樣的決心。
歸納起來,就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各有兩種決心,一共就有六種決心。具有這六種決心,才叫做皈依。
六種決心+儀式=皈依戒
在沒有受皈依之前,應當在自己的相續中培養這種決心,這叫做修五加行的皈依。當誠懇精勤地修了很長時間以後,決心就會生起,這時才去受皈依戒。
那個時候需不需要皈依的儀式呢?還是需要。如果沒有傳戒的儀式,僅僅有一個決心,還談不上是戒體。要將發誓轉變為戒律,還需要一個皈依的儀式。但是,沒有這樣的決心,即使有這個儀式也沒有用。有了這樣的決心,再舉行這樣的儀式,就可以得到完整的戒律──皈依戒。
皈依,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儀式、一個法名、一張皈依證,這些都是外在的形象,最關鍵的還是內在的誓言與決心!皈依,也不是一時興起,是此生乃至生生世世,直至獲得菩提之間,都需要增上與持守的誓言和決心。
素材來源:本文依據慈誠羅珠堪布相關開示編輯整理。
灰色字為小編語。
內容出處:
「慧燈之光網站new」微信公眾號:《六種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