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遇到各種各樣的人
出門旅遊,和什麼樣的人同行很重要,因為這將直接影響這一趟行程的心情和感受。
人們都希望能和有素質、懂禮貌、體貼周到、熱心助人的相伴而行。在修行的路上,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同路人,如果遇人不淑、交友不慎,後果相當嚴重。
晉朝傅玄在《太子少傅箴》中曾說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可算是古代的交友指南。那我們在奔赴解脫的路途中,應該要選擇什麼樣的「良友」、遠離什麼樣的「損友」呢?
貳|什麼樣的人是「良友」?
第一是見解、修法與自己相合的。如果見解不同,觀念差異太大,每天都在辯論,各執己見、互不相讓,還是不在一起比較好,以避免發生不必要的爭執。
第二是行為一致的。如果生活習慣、修行方法等差異太大,就很難相互融合,容易發生各種分歧。
第三是可靠的人。如果對方不可靠,也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煩惱與矛盾,最後給修行帶來不好的影響。
叁|修忍辱是有過程的
要遠離與自己觀點、想法不一致,或因為其他原因,而經常讓自己不快樂的道友。
有些人會想:當年阿底峽尊者不就專門從印度帶了一個常常惹他生氣的侍者,以便於修忍辱嗎,那我們為什麼要遠離這種人呢?
修忍辱是有過程的,像阿底峽尊者這樣的成就者,本來並不需要修忍辱,他這樣示現,是為了教育後學者。但我們目前修忍辱的能力還有限,對這種人,還是要以迴避為主。
肆|什麼樣的人是「損友」?
本來現代人就壓力重重、不堪重負,如果旁邊再多一位常講是非的道友,讓自己徒增煩惱,負面情緒一定會影響禪定,這樣就會讓修行之路變得更加艱難。
當忍耐力達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靠近這種人,試著著去迎接挑戰,戰勝負能量。在那個時候,來自對方的是非,不但不會是修行的違緣,而且可以成為修行的順緣。
為什麼初學者在打坐修行的時候,要到比較安靜的地方去,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初學者的修行力度非常微弱,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會變成修行的障礙。遠離負能量的道友,也是保護自己。
另外,如果經常接觸一些對學佛根本沒興趣,只喜歡吃喝玩樂的人,自己也會在不知不覺間變得放逸散亂,常去娛樂場合,時常去逛街等,原有的一點點出離心和菩提心也開始淡化,直至最後消失。
與這種朋友的交往,要把握好分寸,即使做不到根本不接觸,但不是同路人,就不要深交。
伍|修行路上,道友少不了
像米拉日巴大師那樣的個別修行好的上等根機者,不需要道友,除了上師以外,也不需要誰的幫助。他自己修的進度很快,沒有人干擾他的修行,反而對解脫有利。
但對大多數剛學佛的人來說,道友的作用還是不可忽視的,不但相互之間可以起到監督的作用,同時還有一種團體感、歸屬感。
在父母過世、家人生病、離婚、失戀、傷心絕望到快要得憂鬱症或有重大事情的時候,可以互相安慰,互相幫助。有時候道友之間的感情,可以超過親戚、朋友,可以超越血緣關係。在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有一個溫暖的團體,是非常有必要的。
內容出處:
「慈悲遍照」微信公眾號:《慈誠羅珠堪布:與這種朋友交往,要把握好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