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教言精粹 莫把「三毒」當知己

莫把「三毒」當知己

分享

490-15-30-莫把「三毒」當知己.png

人們常說:三兩知己,一杯淺茶,足矣。自古以來,最是知己難求,即便相識滿天下,但心相通、語相懂、情相融的知己,唯二三人而已。

外在的知己難求,內心的「知己」卻寸步不離。我們的心,就常常隨著它們而動:緣可愛境生貪,緣不可愛境生嗔,還有些時候,對於某些東西,雖無貪嗔,卻有癡。

無始以來,就是因為太聽這三位「知己」的話,所以我們一直在輪迴中飄蕩、受苦。

「三毒」煩惱,讓心失去自由

在所有普通人心中,都有著類似的三種煩惱:貪圖心、嗔恨心和無明。用佛教的語言來講,這叫「三毒」。有了「三毒」煩惱以後,我們的心會變得失去自由、毫無自在,當煩惱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大動肝火、怒不可遏,從而傷害自己與週邊的親朋好友,甚至還會對社會造成危害。

煩惱巨浪,從何而來

貪嗔癡的來源不是外在,而是心的觀念與執著。如果心不執著,則任何外在的東西都不會讓我們產生貪嗔癡。如果內心執著了,貪嗔癡也會跟隨之而來。

這就像光線不好的時候,有人會把繩子當成蛇,本來繩子不是蛇,但我們的第六意識把它當成蛇了。因為將繩子執著為蛇,對蛇的恐懼也接踵而至,恐懼的程度也與見到真實的蛇完全一樣。

從無明的波紋,變成執著的波浪,再變成煩惱的巨浪。過度的憤怒、欲望,會使人遠離人性,完全忘掉自己是誰、應該做什麼,最後走到崩潰的邊緣。

一切問題,要抓根源

禪宗五祖弘忍大師在《最上乘論》中講道:「眾生識心自度,佛不能度眾生。」任何眾生,只要認識了自己的心,不需要佛來救度,自己就能救度自己。

心,是所有煩惱的根源。無數的煩惱都是從我們心裡產生的,這也是眾生之所以成為凡夫的原因,可見認識自心是很重要的。修出離心、菩提心的目的,就是為了認識自心。衡量學佛有沒有進步的標準,是看自己放下了什麼獲得了什麼改變了什麼,而不是看自己讀了多少書、磕了多少頭。雖然我們目前離識心還有些距離,但至少可能讓離證悟稍微近一點的事情持續發生。

解脫依己當精進

佛經云:「吾為汝說解脫法,解脫依己當精進。」佛陀的作用是教導我們怎樣認識心的本性,而無法直接讓我們變成佛。當我們掌握好方法以後,接下來的所有事情都只能自己去完成、精進。


素材來源:本文依據慈誠羅珠堪布相關開示編輯整理。
灰字引言部分為小編語。

內容出處:
「慧燈之光網站new」微信公眾號:《莫把「三毒」當知己》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489-15-29-不能給佛貼標籤.png

不能給佛貼標籤

在生活中,人們喜歡給他人貼標籤,甚至有把標籤貼滿萬事萬物的趨勢。的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簡單分類方式,有助於簡化認知,快速地了解外在環境和世界。但貼標籤也可能帶來誤解和偏見,所以標籤不能滿天飛。如果 ...

488-15-28-證悟的十大「標配」.png

證悟的十大「標配」

每個修行之人都想證悟。在修行的路上,我們孜孜不倦地尋找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組成這把「鑰匙」所需的重要「標配」都有哪些呢? 標配一:殊勝的上師 所依止的上師,應有兩個標準: 第一是要依止已 ...

487-15-27-出離心是生活的必需品.png

出離心是生活的必需品

一提起出離心,大家都覺得是老生常談,說多了、聽慣了,沒什麼新意。但是,所謂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就是「知道」與「做到」! 我們先一起看看出離的定義:大乘、小乘佛教都讓我們先修出離心。「出」是出走,「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