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教言精粹 一起感受「缘起」的力量

一起感受「缘起」的力量

分享

492-16-02-一起感受「缘起」的力量.png

緣起與佛教世界觀

佛教認為,萬事萬物的誕生、存在與毀滅,都與自己的因緣有關,而與任何鬼神沒有關係,在這個時候鬼神起不了什麼作用。但佛教以外的絕大多數宗教卻認為,除了物質本身的因緣以外,還有一個造物主、萬能神在主宰這個世界。

緣起的含義

「此生故彼生」,說的是物質。 「此有故彼有」,則說的是除了物質以外的各類我們想像當中的概念。無論物質或非物質,所有的東西都是相互觀待、相互對立的。有一個東西的存在、誕生,就有另外一個東西的產生,這就是《緣起經》中關於緣起的定義。

「緣」和「起」若分開來講,則「緣」是物質誕生所需要的所有條件。例如苗芽的產生,就需要種子、空間、時間、溫度、濕度等。當諸多條件具備的時候,從這些因緣當中就會產生果,這叫做「起」。如果沒有「緣」,就不會有「起」。「起」觀待於「緣」,這就是「緣」和「起」的概念。

《稻稈經》中有一句非常有意思的話,我們常引用這句話的藏文:「如來出現若不出現,法性常住。」這句話非常重要!用現代的語言來講,法性就是自然規律。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管釋迦牟尼佛等如來出世傳播佛法也好,不傳播佛法也罷,自然規律是永遠存在的。

自然規律與佛的出現和不出現是沒有關係的,這也是佛教與外道最大的區別。

除了佛教以外的許多宗教會認為,自然規律與神的出現密切相關,沒有神就沒有規律;人類是上帝或某個造物主創造的,人類所有的規律都是造物主的創造。但佛教卻並不這麼認為。

不可思議的緣起偈

平時我們常在念「諸法從緣起…」等偈子,它的梵文就是緣起咒:「嗡耶達兒瑪 嘿德扎巴哇 嘿登得堪達塔嘎多哈雅巴達 得堪匝友呢若達 誒旺巴德 瑪哈夏兒瑪納梭哈」。

佛陀非常讚嘆緣起咒,《緣起經》中說:哪怕建一個非常小的佛塔,塔裡面沒有任何其他裝藏的東西,只有一個緣起咒裝在裡面,這個塔也能變成非常殊勝的積累福報的依處和福田。無論是佛像、佛塔、佛經,只要念誦七遍緣起偈或緣起咒,就會變成殊勝的福田,就可以算是一種簡單的開光。

緣起偈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功德與加持呢?因為緣起偈是八萬四千法門的精華。

緣起偈在講什麼

諸法從緣起」,所有的法或事物,都是從它自己的因緣當中產生的。
如來說是因」,釋迦牟尼佛宣說了它們的因緣。
彼法因緣盡」,當因緣結束的時候,果也會消失。
是大沙門說」,因為釋迦牟尼佛宣說了緣起,所以就是大沙門。沙門,也即成就者。本來,無論是外道中獲得了世間成就的神仙,或是佛教中獲得了出世間成就的修行人,都叫做沙門。但因為釋迦牟尼佛宣講了緣起,所以他是「大沙門」。

念誦緣起偈,實際上也是一種緣起贊。

雖然不是佛陀創造了自然規律,但是佛發現了緣起的規律,然後又把這個規律告訴我們。透過有因緣就有果、無因緣就無果這種原理,讓我們了解輪迴的因緣,從而指導我們去修行,斷除輪迴的因緣,並最終脫離輪迴、獲得解脫。所以我們應該讚揚佛陀。


素材來源:本文依據慈誠羅珠堪布相關開示編輯整理。

內容出處:
「正覺海」微信公眾號:《一起感受「缘起」的洪荒之力》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490-15-30-莫把「三毒」當知己.png

莫把「三毒」當知己

人們常說:三兩知己,一杯淺茶,足矣。自古以來,最是知己難求,即便相識滿天下,但心相通、語相懂、情相融的知己,唯二三人而已。 外在的知己難求,內心的「知己」卻寸步不離。我們的心,就常常隨著它們而動:緣 ...

489-15-29-不能給佛貼標籤.png

不能給佛貼標籤

在生活中,人們喜歡給他人貼標籤,甚至有把標籤貼滿萬事萬物的趨勢。的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簡單分類方式,有助於簡化認知,快速地了解外在環境和世界。但貼標籤也可能帶來誤解和偏見,所以標籤不能滿天飛。如果 ...

488-15-28-證悟的十大「標配」.png

證悟的十大「標配」

每個修行之人都想證悟。在修行的路上,我們孜孜不倦地尋找一把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組成這把「鑰匙」所需的重要「標配」都有哪些呢? 標配一:殊勝的上師 所依止的上師,應有兩個標準: 第一是要依止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