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粹

首頁 慧粹 教言精粹 學佛的目標是什麼?

學佛的目標是什麼?

分享

學佛的目標是什麼?.png

我們學佛、修行、打坐應該有一個總的目標,那我們的目標是什麼呢?

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目標是不一樣的。漢傳佛教、藏傳佛教都是大乘佛教,但是學習的人不一定是大乘佛教徒。為什麼這麼說呢?雖然我們學的是大乘佛教的書,念的也是大乘佛教的佛經,但如果我們的修行沒有達到大乘佛教要求的話,就不一定是大乘佛教徒了。

小乘佛教的大部分叫做南傳佛教、上座部,雲南西雙版納的佛教也叫做上座部。從大乘佛教的角度來講,他們叫做小乘佛教,但他們不認為自己是小乘佛教。小乘佛教的目標是什麼呢?就是證得阿羅漢。他們首先要解決自己生老病死的問題,還沒有想到要度眾生,小乘佛經裡講的最終目標就是阿羅漢。阿羅漢是什麼呢?他證悟成為阿羅漢以後,把自己生老病死的問題都解決了,徹底解脫了,但是他不會再回來度眾生。

大乘佛教是不一樣的,不是在成佛之後就消失了,他還要回來的。《華嚴經》裡面講,我們要超越輪迴,但是不能脫離輪迴。這個意思就是要超越、突破、解決生老病死的痛苦,但是成佛以後還要回到這個世界。回來做什麼呢?除了菩薩或再來人以外,我們普通人來地球都是沒有自由的。去哪裡、投生到什麼地方不是我們說了算,而是由自己所造的業來安排我們的去向。但是成佛以後就不一樣了,他回來是有目的、有使命的,是來幫助眾生、度眾生。

而小乘佛教不是這樣,他成就以後再也不會回來,這就是他們所認為的涅槃,涅槃就是最終極的解脫。雖然他們學的是小乘佛教的佛經,但是他們當中的有些人可能情況不一樣,有些人可能有很大的慈悲心,也想要度眾生。

總體來講,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目標不一樣。大乘佛教總的目標是要挽救所有的眾生,而小乘佛教是要解決自己生老病死的問題。我們學習的是大乘佛教,所以應該發菩提心。菩提心要進一步去講,然後需要進行專門地訓練。因為我們現在都是很自私的,這是先天的。我們所有人都是這樣,生下來的時候就很自私,再加上後天的環境、教育等各種各樣的原因,讓我們變得越來越自私。這時候讓我們放下自己,無條件地付出、為一切眾生服務,其實是非常難的。雖然這是大乘佛教的要求,但真正要達到這樣的目標還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很具體地訓練。

雖然我們現在不一定有標準的菩提心,但是我們可以這樣去想:我今天為什麼要來聽課?是為了幫助天下所有的眾生,一定要讓所有的眾生解脫,因為他們都有生老病死的痛苦。在這個輪迴裡,大家都非常痛苦,所以我要讓他們解脫。這是我學佛的目標。

但我自己現在都沒有解脫,又怎麼能夠讓他們解脫呢?如果有一天我成佛了,那麼讓他們成佛、解脫就沒有問題了。所以,我要下定決心成佛,這就是我的人生目標,不僅僅是這輩子,而是生生世世的目標。我今天來學習如何成佛,學習如何從一個有這麼多煩惱、生老病死和痛苦的普通眾生,變成一個大慈大悲的菩薩。學好以後就開始往這個方向走,這不是一兩個月或一兩年的事情,我們必須要有一個長遠的計畫,然後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這叫做發菩提心。

簡單地說,就是我今天為什麼要聽課?是要讓天下所有的眾生解脫,因為他們很痛苦。要讓他們解脫,首先我自己要解脫,所以我要下定決心成佛,一步一步地學、一步一步地修,這就叫做發菩提心。

不僅僅是今天聽課,以後不管是燒香拜佛、誦經磕頭,或是參加義工、慈善等,做任何一件善事都不能離開菩提心,這非常重要。我們聽課的時候,首先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樹立一個目標,今天聽課的目標也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這叫做菩提心。

內容出處:
慧燈之光官網:慧燈禪修課之《佛教的定義》

 

 回上一頁

推薦相關文章

只要願意做,走路、上班皆可轉為道用.png

只要願意做,走路、上班皆可轉為道用

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階段、環節,如果自己願意做,那麼都可以轉為菩薩道,這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是一個認真、非常重視修行的人,平時不需要刻意去做什麼,比如在走路、上班的時候,一天當中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轉為道 ...

供花念這個咒,功德千萬倍.png

供花念這個咒,功德千萬倍

漢地有很多漂亮的鮮花,我們應該經常在佛堂供養鮮花。佛經裡說,實在沒有鮮花也可以用塑膠花、絹花、乾花等代替,但最好能供鮮花。 供鮮花的時候,念誦咒語:嗡南無巴噶哇地,吡唄給嘚ra砸呀,達塔噶達雅,啊爾 ...

這樣繞塔,功德千萬倍.png

這樣繞塔,功德千萬倍

轉繞佛塔的時候,可以念誦咒語:嗡,南無巴噶哇地,熱那給嘚ra雜呀,達塔噶大雅,啊爾哈地,三渺三菩提呀,達呀他,嗡惹呢惹呢摩訶惹呢,惹呐布雜亞梭哈。這樣即使僅僅轉繞一圈,功德也變成繞一千萬圈的功德。 ...